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訊 12月18日早上8時,值早班的120接線員開始和前一天的晚班同事交接,拿到紙質版通話記錄,還沒來得及翻看,“鈴鈴鈴——”電話來了:“我們這裡有人暈倒了!”
“別慌,告訴我地址。”幾乎每一位接線員的一天都從這句話開始,以便同步派出離事發地最近的急救車。330平方米的排程大廳設有28個排程臺,38名接線員分三班輪流值班,保證24小時線上,全年無休。對每一位接線員來說,技能過硬才能傳好“生命接力第一棒”。
武漢市急救中心120指揮排程中心,排程員們緊張專注工作。記者胡鼕鼕 攝(資訊來源:通訊員羅雙萍)
對方結束通話電話後必須回撥,直到救護車接到人為止
“我要報警,礄口區永福門……”17日下午2時27分,一位患者打來120求救。接線員謝芳芳搜尋地圖沒有找到“永福門”,心裡“咚咚咚”直打鼓。她剛從隨州急救中心過來進修五天,還不熟悉這裡的軟體系統,對武漢地形也不熟,不知道到底是對方報錯了還是自己錯了。連著追問了三遍,對方先後報了“三曙街”和“漢正街”,一個比一個範圍大。
主班王亮是謝芳芳的指導老師。看到排程大屏上來電定位顯示的是“金昌大廈”,那裡離利濟北路急救站最近,他一邊排程派車,一邊指導謝芳芳繼續和求救人溝通。在問姓名時,對方將電話結束通話。謝芳芳立即回撥。
求救人話沒說完就結束通話電話的情況特別常見,佔據每天報警電話的一半以上。“我們必須回撥,直到救護車接到人為止。”王亮說。
“您周圍有沒有標誌性建築?”“是在三曙街派出所附近嗎?”經驗豐富的王亮在一邊提示謝芳芳引導對方,最終雙方約定在三曙街派出所接車。
2時43分,救護車抵達現場,接到患者送往醫院。
“碰到情緒特別緊張甚至失控的家屬,我們要回撥4—5次才有效果。”王亮說,人的情緒會有一個從極端到漸漸回落的過程。
確保1分鐘內派車,接線員必須是城市“活地圖”
“接線員一定要熟悉地形,這對於快速定位患者進行急救意義重大。”事後,王亮覆盤謝芳芳這次的溝通表現。電話鈴響兩聲必須接起,一般1分鐘內要派車。如果不熟悉地形,跟報警人核對位置耗時多,留給生命的時間就少了。
有30年工齡的老排程員肖豔告訴記者,熟悉地形是接線員要攻克的第一關,患者具體在哪兒,需要接線員指揮司機去找。“我剛工作時是手工排程,沒有GPS,每天都要默記城市地圖。”她說,除了默記城市地圖,他們還要騎著腳踏車走街串巷“跑”地圖,拿著筆和本從早跑到晚,挨個小區數幾棟樓,大概有多少住戶,有沒有限高杆等等。
儘管現在資訊化技術發達,但是熟悉地形已經刻進肖豔的血液裡,每次出去逛街都會順便默記各種標誌性建築,尤其是新建小區周邊的環境。
2009年成為接線員的邵奇,上班第一天觀摩老排程員接電話,驚歎於他們對城市地形的熟悉程度。在後來的實踐中,他越來越理解熟悉地形的重要性,去到一個陌生地方就記地形已經成為他的職業習慣。跟朋友出去吃飯,朋友們直奔餐館,只有他,還會去看門牌號碼和周邊小區及標誌性建築。(記者王愷凝 武葉 胡鼕鼕 通訊員羅雙萍)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