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6年1月蘇聯和蒙古簽訂了名為《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的軍事盟友條約後,蘇軍的鋒芒從此越過了曾經作為中蘇緩衝帶的蒙古, 號稱百萬的蘇聯機械化軍隊壓在了中蒙、中蘇的邊境線上。一旦戰爭爆發蘇聯軍隊將採用大縱深突擊戰役戰術從東北、華北、西北三個方向突擊我國華北、華中等核心腹地,一舉佔領中國主要的政治、農業、工業、資源區,迫使中國在短時間內投降屈服。
大縱深突破戰役戰術由蘇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等人提出並完善,是指在整個戰役方向的縱深內,憑藉強大的地面裝甲力量和空中力量,全面迅速突破、牽制、壓制、合圍、殲滅整個700公里縱深內的所有敵軍力量。
共分為三個階段:即戰術突破階段、化戰術突破為戰役勝利階段、擴大戰役勝利階段。即:
第一步由蘇軍強大的地面遠端火炮和裝甲部隊,和來自天空的密集戰術轟炸,來集中突破敵軍防線;
第二步由第二梯隊的摩托化部隊、裝甲部隊,從撕開的缺口迅速穿插到敵軍防禦縱深腹地,與空降部隊和航空部隊共同擊潰、合圍敵軍預備隊。從戰役層面徹底摧垮敵軍的整體防禦佈局;
第三步分割圍殲敵軍主力部隊,佔領戰略要地,使之成為下一次大縱深突擊的出發地。
蘇軍的大縱深突破戰役戰術,一次突擊進攻縱深可達到700公里,然而我國首都北京距蘇軍突擊出發點的最短距離——中蒙邊界到北京僅有不到800公里。
所以曾經才會有我軍人士認為:一旦蘇聯進攻,我軍能阻擋在北京前方的時間最多僅有72小時!
感到巨大威脅的我國,從六十年代就開始了長達20餘年大規模的備戰備荒三線建設。意在一旦蘇軍突破防線就放棄華北、西北、東北大部,依靠轉移到西南的三線建設將蘇軍拖入持久戰與治安戰當中。同時為了阻擋蘇軍裝甲叢集的衝擊,許多堪稱“瘋狂”的戰術被提出並付諸了實施。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個:
第一個,在一覽無餘的邊境修築大量人工土山,依靠寬達50米的“護城河”和居高臨下的360°工事火力,牽制大量蘇聯軍隊並威脅其後勤補給線,逼迫蘇軍不得不將其一個一個拔掉。簡而言之,就是用生命為後方的撤退和組織防禦贏得時間!
第二個就更簡單粗暴了,用強5強擊機,掛載小型核武器(狂飆一號),在鋪天蓋地且擁有絕對優勢的蘇聯空軍、地面防空火力面前,用小型核武器低空突擊蘇聯裝甲叢集和西伯利亞鐵路。可以說是絕對的有去無回。
因此,70年代初我國被蘇聯人強大的機械化軍隊嚇得夠嗆一點都不奇怪。當時我軍判斷蘇軍在中國邊境附近駐紮的軍隊有超100個師,總兵員數量在100到120萬之間,裝備了一萬輛左右的坦克,包括當時非常先進的T-62、T-72坦克,以及數量更為驚人的裝甲車、汽車等。
而後蘇聯更是在1985年修通了貝阿鐵路,和開始推進西伯利亞鐵路的電氣化改造。一旦完成戰時運力從每天50列猛增到100列,戰役準備時間也從70年代末的80天縮短到了40天!
於是當年我國將大半的國防力量長期佈置在北面的四個軍區【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烏魯木齊軍區(85年併入蘭州軍區)】。包括185個主力師中的97個,47個守備師中的22個,11個坦克師中的8個,670架轟炸機中的305架,555架攻擊機中的350架……北方四大軍區正規軍的總兵員高達172萬人,此外還有260萬民兵隨時準備配合正規軍作戰。
只是……想歸想,但現實好像有點尷尬……
據美國中情局在1979年提供給中國的情報,以及蘇聯解體後披露的資料顯示,蘇聯在中蘇、中蒙邊境的號稱百萬的軍隊其實只有54個師,並且從未滿員過。駐紮在中蘇、中蒙邊境的蘇聯軍隊總數從未超過60萬人。
54個師中有三分之一,近20個師都是架子師,兵員僅有4000餘人。所謂架子師就是保留部隊的框架和指揮系統,在緊急動員後補充兵員,再進行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再投入作戰。而剩下的三分之二也非滿員,其中十幾個師都是在就地組建的摩托化師,人數在5000到8000人之間(滿員在13000人左右)。他們不僅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每個師都裝備了幾百輛堪稱地面無敵的T-62、T-72 、T-80坦克。反而不少部隊連汽車都還要向民間徵用。而裝備的坦克裝甲車,也有相當比例不過是二戰坦克的改進型。
現在想來,蘇聯在冷戰中的戰略方向一直都是歐洲,特別是西歐。幾百萬華約軍隊與北約在歐洲對峙,蘇聯又在帝國墳場阿富汗深陷泥潭,不可能真的抽調百萬精銳與中國對峙。更何況維持後勤補給的西伯利亞鐵路,遠不能滿足百萬機械化軍隊,對幅員遼闊且地形複雜,人口眾多的中國的長期戰爭。
況且蘇聯的百萬軍隊絕對不足以阻止,我方無數小規模部隊滲透到西伯利亞鐵路沿線搞破襲,更不可能沿全鐵路線警戒防守。增兵佈防應對滲透則進一步加大補給缺口,不增兵則無法防止我軍對鐵路線的破壞。
因此在對峙的二十多年裡,中蘇、中蒙邊境的蘇軍與我們一樣始終採取的都是防守態勢。
正應了那句話:麻桿打狼兩頭怕。我們怕蘇聯這頭兇悍絕倫的北極熊撲過來,而蘇聯則怕對面400萬的軍事力量化整為零全線突進其境內,穿插包圍這個二線軍事叢集,徹底斷絕遠東與莫斯科的聯絡。於是79年期待著蘇聯進攻策應的越南就這麼被現實華麗麗地閃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所以,蘇聯的“百萬鋼鐵洪流”根本就不可能打過來,更何談抵抗呢?你不可能打一場沒有進攻者的防禦戰不是。
作者:等待的西西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