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梁曉輝)談及貧困,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留下名言:“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無獨有偶,美國思想家富蘭克林也曾說:“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註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
儘管縱跨數個世紀,生活在不同地理空間,但貧困成為東西方思想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他們的名言也都內含人類歷史上長時間存在的共同願景——擺脫貧困。
進入二十一世紀,這一願景仍未實現,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介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週年,回顧人類減貧史,因為聯合國和各國的共同努力,這個人類共同的使命有了更多肉眼可見的實現希望——
“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現的貧困,包括到2030年時消除極端貧困。”2016年,聯合國啟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減貧視為首要任務,併為全人類制定脫貧時間表,成為繼制定千年發展目標後,聯合國又一致力於消除貧困的努力。
同樣,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千百年來與貧困作鬥爭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在2012年後也提出了新的減貧時間表:“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因為人口數量佔世界人口總量的約1/5,中國的2020年的減貧目標之於聯合國的2030年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就有了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
最明顯的是,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的減貧目標,透過自身人口的減貧,為聯合國2030年消除貧困的目標“減負”。
過去10年間,中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評價道:“過去10年,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英國權威機構萊加頓研究所今年釋出2019年《萊加頓繁榮指數報告》也指出,10年間,中國赤貧人口由最初總人口的19%,大幅下降至不足1%,“減貧成效顯著”。
而過去40年來,中國更有7億多人脫離貧困,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就曾表示,中國幫助聯合國實現了千年發展目標的減貧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中國的減貧就是世界的減貧,但中國依然主動將自身減貧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相銜接。如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啟動後,中國率先發布落實2030年議程的國別方案及進展報告,並於去年釋出進展報告2019年版,它們都將“優先消除貧困”寫入其中並作出安排。
數字之外,中國的減貧經驗更可以給與貧困作戰的國家提供一些參考和啟示,為各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增效。
有觀察認為,回顧中國減貧做法,至少有五方面經驗可以為外界參考。一是重視。中國以舉國之力減貧,2020年的脫貧承諾,即變成舉國上下的工作重心,以國之力減貧,目標明確、效果突出。
二是精準。中國提出的“精準扶貧”理念,被外界視為中國脫貧的方法論。如在目標實現的最後一年,中國將減貧餘量精準定位到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和脫貧難度大的1113個村,對此再實施精細化脫貧措施,體現的就是“精準”二字。
三是可持續。中國的脫貧是授人以魚,但更注重授人以漁,包括產業脫貧、技能扶貧等,既阻止了返貧,也保證了減貧成效可持續。
四是監督。中國在減貧的同時,加強對扶貧資金等的監管,包括黨內監督、立法機關監督、以及政府審計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以確保扶貧的錢“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
五是適宜。中國的脫貧也借鑑了一些國際成功經驗,但更注重因地制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戴文德就曾表示,中國不是僅僅盲目地照搬他人的經驗,而是分析、評估中國自身的條件和要求,因地制宜,將他國經驗與中國國情相結合。
“在這方面,中國可以成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模範。”戴文德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