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全球,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不盡相同,不過卻有著大致規律——那些較為富裕的國家往往都有很好的基礎條件,比如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或是地理位置優越等。那些經濟落後的國家則通常資源匱乏或地理位置處於劣勢,缺乏有利於發展經濟的基礎條件。不過這也並非必然,一些國家明明擁有較好的基礎條件,經濟卻依然落後,比如亞洲的菲律賓共和國。
▲辛巴威首都哈拉雷
在非洲也有這樣一個國家,基礎條件非常好,極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結果卻成為世界最窮國家之一。這個國家就是位於非洲東南部的辛巴威共和國,東鄰莫三比克,南接南非,西與波札那、尚比亞毗鄰。從世界範圍來看,許多發達國家普遍都擁有資源豐富、工農業基礎好、小國寡民等先天條件。也就是說,能夠滿足這幾項條件的國家通常很有希望成為發達國家,辛巴威則是非洲唯一同時滿足這些條件的國家。
▲辛巴威地圖
第一,自然資源豐富。辛巴威國土面積約39萬平方公里,國土自然資源豐富,有煤、鉻、鐵、鉑金、黃金、鑽石等,其中煤炭儲量約270億噸、鐵礦儲量約2.5億噸,此外還擁有享譽世界的優質鱷魚皮。值得一提的是,辛巴威乃是非洲第三大金礦國,也是世界主要黃金開採國之一。第二,接近“小國寡民”的狀態。辛巴威國土面積39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僅有1690萬人,要知道韓國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里,人口就超過了5000萬。相比之下,辛巴威屬於地廣人稀的國家,和許多發達國家類似。
▲果園裡的辛巴威人
第三,工農業基礎條件好。從農業發展條件來看,辛巴威國內土壤肥沃、水量充足,因此農業方面一直在非洲大陸居於領先地位。辛巴威在近代曾為英國殖民地,當時英國殖民者將辛巴威打造成為非洲糧倉,生產的糧食不僅能夠滿足本地需求,每年還可以向世界其他國家出口大量糧食,因此農業基礎條件很好。此外,辛巴威的工業基礎更是突出,在非洲近代殖民期間,工業建設最完整、發展程度最高的當屬辛巴威和南非。當時,辛巴威在加工業、礦產業和製造業等多方面都排在非洲地區首位,有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發展工業的基礎條件也比較理想。
總體而言,辛巴威有著很大的發展優勢,似乎只要稍微努力一下便很可能成為非洲地區的發達國家。然而辛巴威卻和菲律賓一樣,沒有利用好這些優勢。二戰結束,辛巴威獲得獨立後,便親手將這一切優勢全部毀掉。獨立建國後,辛巴威政府先是放棄高效的莊園農業,將原來集中在白人手中的農莊和土地都發給本地黑人。隨後又將白人管理的工業企業都收歸國有,並改為集體勞動的方式發展。最後,辛巴威開始將本國的豐富資源大量出口變現,依靠最原始、附加值最低的資源開採業掙錢,進一步遏制了工業的發展。
▲辛巴威前總統穆加貝
最終,這些舉措導致了嚴重的後果。一方面,那些分給黑人的土地沒能得到有效利用,當地民眾因為懶惰不願耕種,導致土地荒蕪並引發糧食危機。另一方面,各大工廠的開工率不足,工人懶惰不願上班,再加上缺乏科技創新,一開始還能生產部分工業品,到後來什麼都生產不出,只能靠出口資源維持基本生存。
▲辛巴威人
因此,擁有完好基礎條件的辛巴威,不僅沒有成為發達國家,反而成為世界最窮的國家。有些地區的居民甚至連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當地的蟲子和樹葉都被吃得精光。不過儘管如此貧窮,該國民眾仍然不願靠自己耕種生產糧食,而是等待聯合國救濟。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由於政府資金緊缺,很多囚犯也被提前釋放,否則他們會因為缺乏糧食而餓死。從最有希望成為發達國家的苗子變成世界最窮的國家,辛巴威只用了短短三十年。
參考資料:
《列國志:辛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