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近一半的青少年和成年人認為自己害羞。作為孩子的父母,你能做些什麼來改善孩子的害羞、膽怯情緒呢?無論你的孩子是一個有點害羞的蹣跚學步的寶寶,還是一個非常內向的小學生,你都要找到幫助他成功的方法,讓他在任何年齡都能在學校和社交場合感到舒適。
我應該擔心我孩子的害羞嗎?美國心理學會(APA)認為,“害羞是在社交場合遇到尷尬,擔憂或緊張的傾向,特別是對於不熟悉的人。”大多數孩子經常感到害羞,害羞是一種培養和擁抱的人格特質,而不是“修復”的缺陷。AskDrSears.com的資料顯示,許多害羞的孩子都是快樂,安靜的孩子,他們最初對陌生人持謹慎態度,並且“內心的平靜可以照耀”。正如廣受歡迎的TED演講“內向的力量”所指出的那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著喧鬧的個性,而安靜的人們則擁有與世界分享的重要禮物。
然而,當你的孩子是“內心的表現不是平靜”時,你的孩子可能會非常害羞或“痛苦地害羞”,如果他總是擔心社互動動;很少或沒有朋友(當他達到學齡時),害羞可能會成為一個嚴重問題,這時家長就要對孩子的給予一定的關心了。
讓孩子知道:害羞心理是很正常的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怕羞、內向,或不喜陌生人及陌生環境是十分正常。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傑羅姆•凱根(JeromeKagan)透過20年的研究發現,在學齡前到8年級的孩子中10%~15%非常害羞;25%性格外向,喜歡熱鬧;其他的孩子介於兩者之間。天生就比較害羞的孩子,2/3會到10多歲時還保持著這個性格特點,但是也有1/3的孩子會克服害羞的情緒,更多地與人交往。傑羅姆•凱根表示:“如果你生來就比較害羞,可能不管怎麼努力也不能變得左右逢源,但還是可以在原有的程度上取得進步,不再像以前那麼害羞。”
關於孩子害羞的表現日常表現孩子害羞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大多數害羞的孩子都伴有學習成績差,不與他人交往,不願與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逃避課堂討論,不主動發言,不願在公開的場合拋頭露面,做什麼事情都要父母陪伴,不能單獨外出,怕見陌生的人,在陌生人面前不知如何應對,說話愛低著頭、聲音比較小,愛臉紅,說話辦事都愛在別人後面,甚至連笑也不敢先於別人。除此之外,有時害羞的小孩還有以下的表現:
1.慢熱,習慣性待在邊緣的地方;
2.很容易生氣、不高興,咬指甲;
3.在人群中覺得彆扭或者避開人群;
4.需要不斷的反覆安慰和鼓勵;
5.又再做嬰幼兒行為:哼哼唧唧、吮大拇指。
導致孩子害羞、膽怯情緒的主要原因造成孩子出現以上害羞、膽怯情緒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由有以下幾點:
(1)家庭原因
家庭環境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孩子所在的家庭環境不溫馨和諧,勢必會給孩子心理發育造一定的障礙。據調查,一般孩子有害羞行為的,其父母雙方至少有一人也存在害羞情緒,或在陌生人跟前說話辦事有膽怯情緒。
另外,經常打罵責備孩子,或單親家庭,使孩子缺少交流和親情的撫愛,從而導致沒有安全感,對孩子的打擊也是非常大的。因此,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總比別人差,長此以往,容易讓孩子形成低人一等的害羞自卑癥結。
(2)學校環境
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學校是除家庭外的另一個重要環境。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好,通常會被老師和同學們表揚,一般都會人緣較好,孩子在學校就會特別有自信。相反,當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差時,經常會被老師批評和同學嘲笑,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形成了一種害羞、膽怯的情緒,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敢跟其他同學交往,最終選擇退縮的方式來保護受傷的自己。
(3)重大的生活事件
如果孩子自身是體弱多病,或在生活中受到過一次重大的心理刺激,比如受人欺凌、被恥笑、遭人打罵,從而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損,這些都將可能導致孩子變得害羞、膽怯。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平時裡忙於工作和生活,使得孩子與親戚朋友相處的機會並不多。面對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假期,不免會碰到許多親朋好友互相拜年,如何讓孩子表現得活潑大方、禮貌得體,就讓爸媽傷透腦筋。
如果是回鄉過節,對孩子來說更是一次極大挑戰。坐了好久的車,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屋子裡又有很多的陌生人。孩子的神經處於高度的緊繃下,往往你隨口一句:“他比較害羞”,孩子馬上就委屈的嚎啕大哭起來,也讓歡樂的氣氛瞬間凝結。
孩子比較害羞膽怯、不肯跟長輩問候,有時會讓爸媽當場感到尷尬,這並非孩子不給面子。對小孩子來說,“熟悉”是建立在長時間的親近上,而不是血緣關係。特別是家裡人口比較簡單的三口之家,當屋裡擠滿人時,孩子就像突然被推上舞臺,難免會緊張到說不出話來。
關於克服害羞情緒4種方法作為孩子的家長,當孩子出現害羞、膽怯的情緒時,建議大家可以透過以下這四種方式來幫孩子克服害羞的情緒。
1、利用家庭生活照,設計情境訓練孩子
“生活照”是一個最有效的媒介,透過照片引導孩子熟悉親戚的樣子,爸媽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親戚的小故事,幫助孩子產生興趣。讓孩子提前熟悉親戚的模樣,模仿見到親戚的情境,學著相互問好,打招呼。孩子是非常單純的,只要他覺得比較熟悉了,就會不會產生疏遠感。但請不要把“情境演練”當作一場考試,只要讓孩子先記得主要的幾個人,就要及時給他肯定。等他熟悉了環境與人物,再慢慢擴增就行了。
2、簡化親屬之間的稱謂
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對於家庭成員的稱謂也是相當講究,遠遠超過孩子可以理解的程度。因此,爸媽可以先簡化稱謂,對不認識的男性都叫叔叔、不認識的女生都叫姐姐(對於女生是寧可叫小,不要叫老,避免造成尷尬氣氛)。透過規則的簡單化,讓孩子不會抗拒,也不會因為擔心自己說錯話而不敢開口。
3、練習吉祥話,多給孩子鼓勵
“吉祥話”是非常重要的,當然要讓孩子事先練習。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可以透過兒歌來讓孩子練習。讓孩子在旋律的引導下,只要有人開個頭,很自然就會接著唱下去,成功的機會就比較高。此外,必須要提醒爸媽,不要一見到人就要孩子立刻開口,對於不熟悉的人,孩子往往需要“觀察”5-10分鐘,才會願意開口。
4、閒逛一會兒再回家
“歸心似箭”是遊子們的心聲,家鄉的一切對大人來說是如此熟悉與親切,對孩子卻可能是陌生的。不要一下車,馬上壓著孩子進門,可以帶著孩子在周邊走一走,看一看有趣的東西,給孩子緩和的時間,並且預告待會會見到哪些人、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你會發現多了那短短十分鐘的緩和時間,孩子表現就會完全不一樣。只要幫孩子做好準備,透過充分預演,孩子就能表現得大方又得體喔!
5、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孩子懂得結交朋友是融入社會的一種表現形式。對於害羞的孩子而言,他們會擔心自己被人瞧不起,從而不喜歡跟其他小朋友交往。這時家長就要多鼓勵孩子,讓一些比較熟悉的帶著孩子來家裡做客,讓自家的孩子與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讓他克服在交往中的恐懼心理,然後再鼓勵他在學校裡去交一些新的朋友。當孩子開始帶朋友來家裡做客時,家長一定要表現出熱情,千萬別不當回事,從而給孩子增加結交朋友的勇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