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人慶因家中失火去世,與國家賬本打交道的原財政部長

由 伯國平 釋出於 綜合

圖片來源:中央財經大學校友總會。

8月28日,財政部原部長金人慶因家中失火受傷,搶救無效死亡,享年77歲。

回顧其職業生涯,金人慶可謂從基層走出的高階官員。1962年,他考入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現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系,62級實際是中財招收的第一屆大學本科生,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難考的一屆。金人慶是財政系的學習委員。

1968年金人慶進入雲南省永勝縣糧食局工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擔任雲南省副省長一職,1991年,擔任財政部副部長,1997年12月份,短暫擔任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後,1998年便履職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黨組書記,2003年~2007年,擔任財政部部長。

金人慶擔任財政部部長期間,正值我國財政政策調整的關鍵期,2004年5月27日,其在上海全球扶貧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採取中性的財政政策,由此展開關於財政政策由“積極”轉向“中性”的討論。

8月28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金人慶在理財思想上讓人印象很深刻,其理財思想大概是說,要跳出財政看財政,換向思維,要特別考慮企業和地方的訴求,財政主動買單。他認為財政主動買單,工作就可以更積極主動,與其被動地被人推著買單,不如換向思維後主動買單,這樣更好地服務全域性,這讓人印象很深刻。

“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他對財政科研也做過專門的強調,他認為財政科研工作應該是財政改革發展以及推動整個工作的一支生力軍。”賈康表示。

在任期間農業稅取消 新農合試點大面積推進

根據公開資料,1998年,金人慶擔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他說:“新一屆政府剛剛組建。在需求不足、呈現通貨緊縮趨勢的經濟社會背景下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下達的當年稅收增收1000億元的任務,稅務部門付出的艱辛和體味的甘甜,真可以寫成一部頗有些悲壯色彩的史書。”

1999年元旦,金人慶卻守候在國家稅務總局值班室,記錄各地報來的資料。一位與金人慶同齡的校友在一次聊天中提到,他對當時的情景還記憶猶新,那天晚上他在金人慶的辦公室等他,下班後幾個校友將要一起守歲。他親眼看到,當最後一元稅款進入國庫的時候,一向內斂的金人慶淚水奪眶而出。金人慶說:“我當了一輩子官,大概只有那一年我對做官艱難的感受最深刻。”

1998年全國稅收收入為9262.76億元,比上年增加稅收1028.76億元,實現了增收千億的任務。

從“收稅”到“發錢”,金人慶始終在與國家賬本打交道,他曾坦言:“我的心願是讓公共財政的陽光照耀到十三億人民之中。”

在擔任財政部部長期間,我國財政收入由2003年的2.17萬億元提升至2007年5.13萬億元,增長了約1.4倍。

在此期間,金人慶還推進了不少影響深遠的大事,比如延續數千年的農業稅正式取消。他坦言,儘管取消農業稅會減少財政收入、增加財政支出,但從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大局看,這些財政的減收增支是為破解“三農”難題、從根本上改變二元經濟結構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造成的瓶頸制約、造福廣大農民所付出的代價,不僅是應該的、必要的,也是十分值得的。

在任期間,金人慶推動了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2006年,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40%的縣(區),中央和省級財政補助標準分別由10元提高到20元;2007年,再度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80%的縣(市、區)。

除此之外,金人慶還推動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按照“明確各級責任、中央地方共擔、加大財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組織實施”的原則,從2006年起在農村逐步建立責任明確、保障有力的義務教育經費長效保障機制,提出今後兩年時間內,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

在稅制改革方面,2004年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實行增值稅轉型試點改革,2007年7月,又在中部地區6省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中的8個行業開展擴大增值稅抵扣範圍的試點,為後續全國推進增值稅轉型打下了基礎。

推進財政政策基調從“積極”轉向“中性”

8月28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提及金人慶去世訊息時,一位財稅系統人士表示,事發突然目前仍難以接受。

“金部長是以前我們的老部長,我們現在也覺得很突然。對於其工作上的貢獻以及思想進行評價,我覺得我不夠格。這是一個很有為的部長。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原來說過,我們財政要主動為實體服務,不是被動的。”8月28日,一位曾經受過金部長指導的人士告訴記者。

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教授湯繼強也曾與金部長有過交集,其對記者表示,2002年時自己是成都市委常委辦公室副主任,曾經參與接待金部長,那時候他風華正茂,當即表示支援金沙遺址發掘和支援金沙博物館建設。

金人慶在任期間,是我國財政政策調整的關鍵時期。2003年12月24日,金人慶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表示,既要防止通貨緊縮,又要防止通貨膨脹,既要治“冷”,又要治“熱”。

當時,針對中國是否存在經濟過熱的情況,專家形成了不同判斷,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存在經濟過熱,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只是區域性性的經濟過熱,不存在通貨膨脹之憂。由對經濟形勢的不同判斷,形成了應該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淡出兩種對立的看法。

2004年5月27日,金人慶在上海出席“全球扶貧大會”時首次提出,中國財政政策將由“積極”轉向“中性”,中國財政政策出現重要轉折點。

2005年,金人慶進一步解讀稱,穩健(中性)財政政策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就是四句話,十六個字:控制赤字、推進改革、調整結構、增收節支。即適當減少中央財政赤字,但又不明顯縮小,鬆緊適度;進一步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公共財政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國債專案資金投向結構,區別對待、有保有壓;轉變主要依靠國債專案資金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在總體稅負不增或略減稅負的基礎上,嚴格依法徵稅,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同時嚴格支出管理,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體現配合宏觀調控和建立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盧茜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