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按下了可持續發展加速鍵!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廉君 頡滿斌

河北承德,是“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被譽為“華北綠肺”“京津水塔”和“首都後花園”。

近日,記者從承德市科技局瞭解到,承德市正為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按下“加速鍵”。

2019年,國務院批覆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養功能區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承德成為目前全國僅有的6個示範城市之一。自此,承德市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新的重大機遇。

“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按下了可持續發展加速鍵!

8月24日航拍的依山傍水的承德城區。承德堅持以山為骨、以水為脈、以文為魂、以綠為韻,加快推進國際生態旅遊城市建設。河北日報記者 趙傑 攝

圍繞水源涵養功能不穩固、精準穩定脫貧難度大等問題,兩年來,承德市深入實施了“水源涵養能力提升、綠色產業培育、精準扶貧脫貧、創新能力提升”四大行動,紮實推進了16項工程、137個重點專案建設,培樹打造了生態建設的“塞罕壩模式”、精準扶貧脫貧的“承德模式”、農業綠色發展的“承德山水模式”等具有承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典型和亮點,示範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承德示範區建設的主題與核心在水,優勢和潛力也在水。

該市透過持續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力推進全水系治理,森林覆蓋率由2018年的58.75%提高到60%,19個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由2018年的94.7%提高到100%。

“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3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的2.52%下降到0”——這是承德市交出的“脫貧答卷”。

承德市著力抓好產業扶貧,立足“一環六帶”產業佈局和九大特色扶貧產業,累計實施產業扶貧專案1.5萬個、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專案238個,扶貧產業覆蓋率達到100%。

特別是透過發展林上林中林下經濟,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600元,7.75萬人致富。組建科技扶貧專家服務團29個,選派農業科技特派員350名,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成果200餘項,培訓農民5萬餘人次。承德還制定完善就業扶貧9項措施和11項補貼政策,深入推行“1+3+4”扶貧培訓模式,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18.5萬人。

綠色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8年的39%提高到50%、清潔能源電力裝機達到754萬千瓦,被列為全國清潔能源示範市。

兩年來,承德市堅持把文化旅遊作為第一主導產業。打造推出國家“一號風景大道”生態旅遊等一批新業態,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立城市。

培育壯大大資料、綠色食品及生物醫藥、特色智慧製造三大特色產業,著力構建起承德“3+3”主導產業和縣域“1+2”特色產業體系。

承德釩產品產能佔全國的34%、佔全球的16%,以此為依託,致力於研發釩鈦新材料和製品,4500噸亞熔鹽法清潔高效提釩生產線達產見效。推動大資料產業向軟體開發、資料探勘、清洗、分析、應用全面深入拓展。

四位一體

新型創新創業平臺助力高質量發展

資料顯示,承德市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7家,居全省首位;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9.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6%,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1家。

“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承德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了5個方面、30條支援政策。承德市制定《關於加快推進承德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出臺了7個方面36條支援政策。”承德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崔海濤說。

兩年來,承德市積極構建“研究所+技術平臺+工程中心+孵化轉化中心”四位一體的新型創新創業平臺,3家省級以上高新區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顯現,11家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實現縣域全覆蓋;建立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264個。

另外,深化區域協作創新,與京津等76所高校、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承德孵化轉化,2020年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20.8億元。

貫徹新理念,構建新格局,承德市正在向打造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杆、打造成欠發達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實驗田、打造成城市群水源涵養功能區可持續發展的典範,為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中國經驗、承德做法“大步邁進”。

來源:科技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25 字。

轉載請註明: “塞罕壩精神”的發源地,按下了可持續發展加速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