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暗夜星空,為什麼需要立法保護

由 鹹春葉 釋出於 綜合

我國首部暗夜星空保護地方性法規出臺。近日,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審查批准,將於2023年1月1日起實施。

大家都知道要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大氣層,但其實星空也是需要保護的。目前,我國共有5個“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分別是西藏阿里、那曲、江蘇野鹿蕩、山西太行洪谷和江西上饒橫峰縣葛源,其中西藏阿里和那曲已被收入《世界暗夜保護地名錄》。

儘管海西州冷湖地區不在其列,但專家指出,該地海拔高、地域遼闊、大氣透明度高、雲量覆蓋和溫溼度偏低,光學觀測條件比肩國際一流大型天文臺,佈局天文大科學裝置的優勢明顯。從立法角度出發,形成地方性法規,切實保護暗夜星空,青海走在了前頭,富有遠見,也有利於提升保護力度。

據報道,青海冷湖臺址目前已有27個光學望遠鏡正在建設當中,到2022年底會有32個望遠鏡建成執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天文觀測基地。從這個角度看,青海立法先行,主動作為,在暗夜星空保護上邁出重要步伐,既有利於推動當地的天文觀測事業發展,還能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助力。

縱觀《條例》22條具體規定,在暗夜保護核心區內,無論嚴格控制光源種類和亮度,還是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應當低於水平線向下30度;無論禁止規劃建設對當地天文觀測環境產生影響的專案,還是禁止開展影響天文觀測環境的活動……都體現了立法精度,值得肯定。近年來,我國很多地方開始倡導保護暗夜星空,但落地的措施還不多。如今,青海著力健全法規,對其他地方保護暗夜星空也有積極的參照意義。

應該說,無論設定“中華暗夜星空保護地”,還是立法保護暗夜星空,側重的角度是天文觀測,便於專業人員從事天文科研。比如,有的地方之所以傾力保護暗夜星空,是為了佈局天文大科學裝置,以便更好地建設國際一流大型天文臺。

但推而廣之,保護暗夜星空,也是在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五光十色的城市固然值得擁有,璀璨明亮的星空也不可喪失。令人嘆息的是,在一些地方,當人們仰望夜空時,滿天星辰隱匿不見,夜觀星象成了奢侈品,連兒時數星星的遊戲也不可得。此前,有研究發現,由於光汙染問題,現在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看不到夜空中明亮的銀河。故此,治理光汙染,勢在必行;保護暗夜星空,迫在眉睫。

保護暗夜星空正成為國際社會的一種潮流,這是人類環保意識提升的註腳。城市佈局,該亮則亮、該暗則暗,唯有減少光汙染源,實現光暗平衡,才能更宜居。當前,人們對光汙染多有反感,比如有市民感慨:“亮瞎眼的光汙染早該治治了!”從儘量減少霓虹燈和廣告彩燈的使用,到推進夜景光色分級制,再到設立“暗夜保護地”,各地的有益探索的一大目標就是讓世人看到璀璨星空。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新修改的《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落地實施。該條例的一大亮點,就是新增了防治“光汙染”的內容。《條例》成為我國首部納入光汙染治理的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無疑具有導向意義。透過立法規束,源頭管控,以及監督落實,既能讓城市有亮度,也能讓市民看到星空。

康德說:“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現代人也許更需用道德律令實現仰望星空的權利,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成為常態,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成為常景。

(原題為《暗夜星空,為什麼需要立法保護》 作者 王石川 來源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