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改革開放30年來,人民調解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人民調解是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一環,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第一道防線”。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浦東新區司法局特組織10篇人民調解工作的系列報道,陸續刊發,以見證人民調解與浦東開發開放一路同行,砥礪前行的光輝歷程。
人民調解,素有“東方一枝花”之稱,是中國特有的處理矛盾糾紛的方法。民非調解工作室是傳統調解組織形式的創新發展,是社會力量和獨立第三方組織參與社會矛盾糾紛化解的典範。自2008年以來,採用政府購買服務、專案化運作方式,引導專業人才組建民非調解工作室,專門化解街鎮以上層面重大、疑難、複雜矛盾糾紛及跨區域矛盾糾紛,提升調解能級,推進調解社會化。
十多年來,民非調解工作室砥礪深耕、篤行致遠,開創了一批“做得好、信得過、叫得響”的工作品牌,助推了新區人民調解工作從“和稀泥”的家長裡短,到逐步走上專業化之路,深刻而精準地詮釋著“三不”工作的初心。馮紅梅、周亞英、裴蓁……這些民非調解工作室的領軍人物憑藉紮實的專業功底、豐富的調解經驗,常年活躍在調解第一線,又因為調解工作室第三方社會組織的屬性,成為了社會矛盾糾紛的“解壓閥”。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他們,瞭解他們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東方之花”香飄海外
在濰坊街道,周亞英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以她名字命名的“亞英調解工作室”,為社群裡許多人解決了燃眉之急。
記者前去採訪時,正遇上一位居民慕名前來諮詢周亞英。原來這名居民正在為一樁遺產繼承糾紛而煩惱,周亞英從法理上為她分析,同時提供了她多種救濟途徑。最後,居民連聲說著“麻煩周老師”,感謝而去。
周亞英是上海市首席人民調解員。2008年,亞英調解工作室成立,成為浦東新區首家專門從事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的民非調解工作室。
她帶領工作室參與疑難、複雜矛盾糾紛的調處,針對濰坊區域內樓宇糾紛日益增多的情況,探索出“五步工作法”,即配合協調法:一旦發生糾紛,請樓宇各方共同參與;宣傳引導法:調處糾紛時,積極宣傳法律法規政策;明晰責任法:調處矛盾不和稀泥,誰的責任誰負責、誰承擔;利益兼顧法:既解決糾紛又能促使共同發展;約定協議法:對達成的一致意見,用書面形式予以確認。
居民老張與妻子離婚後,孩子又不幸死亡,孤苦伶仃的他沒有房子,無處安身。街道同情他,讓他住在門衛室,一住就是十多年。可是當門衛室需要挪作他用時,老張卻賴著不走。無奈之下,只好請周亞英出場。
“人要懂得感恩,街道在你困難的時候不求回報幫了你,現在房子有別的用處要收回,請你支援一下,你同意嗎?”在幾番逃避之後,周亞英終於與老張有了正面談話的機會。周亞英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讓老張又羞又窘。他告訴周亞英,他也願意搬,就是自己實在沒地方住。周亞英對老張說,衝你這態度,我來幫你辦廉租房申請。
可申請廉租房時,戶籍證明難住了他。原來當初老張戶口沒有地方落腳。有個朋友熱心腸,同意老張把戶口遷到他家去。可在賣房時,雙方鬧掰了。此次這個朋友堅決不肯給老張出戶籍證明。周亞英只得另闢蹊徑,多番輾轉,找到了物業開證明。為了讓老張能承擔起廉租房的房租,周亞英還給老張找了份保安活,最終老張自食其力,住進了自己的廉租房。
而周亞英的調解名聲還傳到了海外,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佐藤奈緒慕名找到了周亞英,作為她的學生,跟著她學習各種調解工作技巧。而周亞英獨特的調解方法還被佐藤奈緒寫入了名為《上海市人民調解員的溝通能力和法律意識》畢業論文中,並獲得了當年的優秀論文獎。
“老孃舅”精斷“家務事”
浦東新區東明路街道紅梅調解工作室如今成了居民心目中化解家庭矛盾的避風港。工作室負責人馮紅梅,曾以優異的成績拿到電大法律專業的畢業文憑,國企退休後從事人民調解工作,一干就是18年,獲得過無數國家、市、區級的榮譽,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明星“老孃舅”。
2009年,東明路街道正探索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新模式。“我想嘗試一下,成立一個第三方組織,繼續做好調解工作。”她的想法也得到了街道和司法局的支援。就這樣,一個專業的民非調解工作室成立了。
“那對夫妻想離婚,但是好多年都沒有離成,家庭矛盾一觸即發。”馮紅梅介入後,從上門開導,到陪同法院離婚,再到家裡做分割財產,耐心細緻地做雙方工作,逐一破解掉多年積累下的難題,而她為當事人寫的離婚協議書,則成為上海市首份被法院確認的調解協議書。2014年,紅梅工作室成為浦東新區第一家訴調對接化解民事糾紛的協助單位,馮紅梅也成了法院的調解員。
多年來,馮紅梅帶領她的工作室除了化解鄰里口角之爭、家庭關係不和之類的糾紛之外,糾紛型別還拓展到繼承析產、民間借貸、治安案件、刑事和解案件等。其中“繼承析產”是民事案件中的“硬骨頭”,“繼承析產”包括房產分割和遺產繼承的問題,由此發生諸多家庭矛盾。而她在工作室成立的11年裡練成了這一項拿手絕活。
劉某是馮紅梅透過“繼承析產”幫助過的當事人之一,她家的情況可謂複雜至極——六個兄弟姐妹要分割五套房子和老人遺產的歸屬,其中兩個兄弟家庭先後發生過婚變,這又涉及兩人的前妻、現任妻子與子女。“這麼棘手的家庭糾紛,很多人都向我們擺擺手說:‘這麼複雜?太難了!’但馮老師爽快地答應幫我們試試。”劉某回憶稱。
“拜訪她之後沒過幾天,馮老師就成了我們一大家子的常客,不是在哥哥家溝通,就是在弟弟家講法律,一個禮拜時間,硬是把我們六個兄弟姐妹聚到了一起。”劉某說,馮紅梅從人情、道義、法律三個層次一一講透了這些財產的來龍去脈,令大家心悅誠服。“很快我們就全都接受了馮老師的建議,最終得到了人人認可的結果。”
多年的一線調解工作實踐讓馮紅梅在“繼承析產”領域得心應手,贏得了多方的讚譽和社群群眾的信任。有了這份自信和底氣,工作室開始進一步矛盾攻堅,嘗試接手“繼承析產”領域較難的宅基地私房繼承案件,這是浦東新區民非調解工作室的首創,受到了浦東法院的好評。馮紅梅說:“儘管工作室要肩負起很多責任,工作的難度和要求肯定會越來越高了。可看到受助居民滿意的笑臉,我知道這條路沒走錯。”
從以理服人走向以法服人
“《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願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不一定有血緣關係,可以是同事、同學、居(村)委會等,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違法違約,出現法定情形時,將依法被取消其監護資格,並追究其責任。” 2020年9月11日下午,記者走進位於乳山路上的浦東新區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裴蓁工作室時,這裡正進行著一場特殊的人民調解。
一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婦,經歷了中年喪子之痛後,兩位失獨老人不得不為自己的晚年生活進行規劃。經過深思熟慮後,夫婦倆決定互相擔任對方的監護人。為了讓自己的監護意願得到法律上的認可,他們從寶山輾轉來到了浦東,走進了裴蓁工作室。“裴老師就講法律,我們就相信他!”當事人沈阿姨這樣說。
裴蓁調解有著其獨特的風格,全程以事實與法律來說話,不說廢話是他的宗旨。“開始之前,我還要講清楚權利和義務,希望你們能慎重考慮。人民調解三句話,一人民調解不收費,必須實事求是講真話;二遵守秩序排隊輪流講話,三絕對保護甲方權利,選擇是種權利,任何人不得欺騙、隱瞞、強迫。”裴蓁在此次調解之前,已與老夫婦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並將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草擬成依法合規條款,逐一朗讀,取得甲乙雙方同意確認後,如實寫進了這份關係著老夫婦晚年依法養老的人民調解協議中。
裴蓁的調解風格以法服人與他的經歷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他從1984年開始從事法律服務,1988年透過律師資格考試,1996年為國家首批28名政府公職律師之一,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首批首席人調解員,任職浦東新區司法局、浦東新區人民政府法制辦,具有著深厚的法律底蘊。
作為浦東新區一級人民調解員,2011年浦東首家區層面民非專業調解工作室,就以裴蓁的名字命名。裴蓁作為浦東新區裴蓁調解工作室的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積極有效地化解社會矛盾,處置突發糾紛之餘,普及法制宣傳教育,弘揚傳遞社會法治正能量,也是他始終堅持在做的事。
九年來,裴蓁調解工作室先後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數萬次,這其中有來人來電、來信、發電子郵件,也有微博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