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下午國新辦召開吹風會,邀請國家醫保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做情況介紹,並答記者問。
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在釋出會上介紹,此次改革的主要政策安排包括:
第一,建立門診共濟保障機制。主要有三條措施:一是建立普通門診統籌,逐步將門診裡多發病、常見病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這些費用原來基本是靠個人賬戶解決。二是加強慢性病、特殊疾病的門診保障,將費用高、治療週期長的疾病門診費用也逐步納入門診保障範圍。對部分門特、慢病、大病的相關治療,在門診看,但是按住院的政策管理。三是參保人除了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可以持醫院外配處方在定點零售藥店結算和購藥,符合規定的納入統籌基金的支付範圍,相應的定點零售藥店也納入這樣的保障定點範圍。
第二,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其中也有三條政策安排:一是改革計入辦法。在職職工個人繳費部分仍然計入本人個人賬戶,將按照本人繳費基數的2%計入個人賬戶,退休人員因為個人不繳費,他們的個人賬戶由統籌基金按定額劃入,額度是按照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二是適當拓寬使用範圍,允許家庭成員相互共濟使用個人賬戶。用於支付政策範圍內的醫藥費,家庭成員(子女、配偶和父母)參加居民醫保等的個人繳費,也就是說可以用個人賬戶支付,家庭成員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醫療器械、藥品、醫療耗材。三是健全完善個人賬戶使用管理辦法。包括個人賬戶不得用於健身、公共衛生等費用,同時嚴厲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的安全,保障參保權益。
第三,發揮改革系統整合的效能。立足於共濟保障的制度機制,發揮醫保的戰略性購買作用,相應地推進三方面的改革:一是支援基層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最佳化醫療資源配置,方便群眾就近享受醫療服務。二是促進基層醫療最佳化常見病、慢性病的診療服務,加強慢病管理,促進健康管理,支援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三是發揮醫保支付引領作用,推動三醫聯動,協同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院處方外配等,整體提升保障功能。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政策上還安排了一些特殊措施,比如說門診統籌的待遇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探索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納入保障範圍,進一步完善門診保障的付費方式。
陳金甫透露,國家醫保局將周密部署、細化措施、穩步推進,確保改革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透過三年的時間來完成這項制度轉軌。省級政府今年年底出臺措施,部署統籌地區落實改革措施,具體落實上,給地方一定的過渡時期,大致是三年時間。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熊穎琪
編輯/馬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