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4月2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醫保局副局長陳金甫介紹,《意見》提出建立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逐步將門診裡多發病、常見病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加強慢性病、特殊疾病的門診保障,將費用高、治療週期長的疾病門診費用也逐步納入門診保障範圍。對於參保職工來說,這意味著更多門診費用能進行醫保報銷了。
“總的考慮,是推動職工醫保門診保障由個人積累式保障模式轉向社會互助共濟保障模式。透過將普通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的報銷,來增強醫保基金的保障功能,提升基金的使用效率,相應提高門診的醫療服務可及性,減輕群眾特別是減輕老年人門診醫療費用的負擔。”陳金甫說。
根據《意見》,將改革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允許家庭成員共濟使用個人賬戶。改革個人賬戶計入辦法。在職職工個人繳費部分仍然計入本人個人賬戶,將按照本人繳費基數的2%計入個人賬戶,退休人員因為個人不繳費,個人賬戶由統籌基金按定額劃入,額度是按照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適當拓寬使用範圍,允許家庭成員相互共濟使用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主要用於支付參保人員在醫保政策範圍內自付費用。可以用於支付參保人員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以及在定點零售藥店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發生的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對於退休的老年職工參保人來說,因老年人對慢性病、特殊疾病的保障需求較高,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建立後,老年人的受益面更廣,受益程度更深。國家醫保局待遇保障司負責人樊衛東說,《意見》提出普通門診統籌保障水平以50%起步,其中明確要求各地在此基礎上對退休的老年人再給予傾斜支付。“初步估算,這一項制度可以為退休人員減輕門診費用負擔將近1000億元。”
陳金甫強調,改革個人賬戶,不是取消個人賬戶,是調整個人賬戶的計入比例。個人積累仍然歸個人所有,權益沒變。個人賬戶的新計入減少,不意味著保障會損失,而是放到了共濟保障的大池子裡,形成了新的保障機制。這個新的保障機制總體上基金平衡轉移,保障效能顯著放大。既用於實實在在的醫療服務購買,又有利於人群基金的共濟,更有利於長遠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