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裡的最美守護者

國家公園裡的最美守護者

管護員在佈設監測雪豹的紅外相機。青海日報記者 葉文娟 攝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1.5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油葫蘆、野牛溝、黃藏寺、硫磺溝、老虎溝等等40多個管護站駐紮在深山裡,1200多名管護員們披星戴月,與山為伍,與林為伴,常年跋山涉水,奔波在崇山峻嶺間,為祁連山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儲存更加完整,為了給這裡的動植物有一個安寧的棲息地默默地守護著……

初秋的祁連山可以說是多姿多彩的,藍天白雲,高山大河,一眼望去滿眼的綠色盡收眼底,山青水綠,鳥兒歡唱,一派和諧的景象。

早上8時整,我們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冰溝基地出發,雖然陰雨綿綿,但大家熱情高漲,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油葫蘆管護站。

油葫蘆管護站管護面積為2.8萬公頃,海拔3300米至4800米。管護站有近29名管護員,除兩名正式職工外,其他巡護人員都是當地牧民群眾,他們最瞭解這片山水,也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山水。

10時整,在油葫蘆管護站界碑前,我們被分成三個小組,再領取進山食物後在三名管護員的帶領下,進入貓耳溝體驗他們的日常巡護工作。

一路上,油葫蘆管護站站長德康向我們介紹,油葫蘆管護站分東溝、西溝和溝口。今天我們巡護的貓兒溝是離管護站最近但又是最深的一條溝,溝深達18公里到25公里,而今天巡護的這段路程是最平坦、最好走的一段路,很多時候他們都需要翻山越嶺,跋山涉水。

清澈的河水、靈動的鳥叫聲、茂密的原始森林、遠處的雪山,沒見過的植物,奔跑在山間的岩羊……大家一邊記錄巡護監測情況、及時釋出保護區照片,一邊撿拾著路邊的“白色垃圾”。一路上,我們不時地向管護員請教不認識的植物,不一會兒大家就已筋疲力盡。管護員告訴我們,這只是他們平時巡護路途的三分之一路程,每個管護員的巡山面積最少的也有333.3公頃(5000畝),最多的達1000公頃(15000畝),一天步行二十多公里是常事。

巡護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大家在一塊平整的地方開始簡單的午餐。吃飯間德康介紹,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做好巡護工作也是在保護自己的家園。祁連山國家公園成立後,管護範圍比較大,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希望能管護好這裡,並把這片山山水水留給子孫後代。

德康告訴記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管護區域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由於海拔高,很多植物生長週期特別慢,有的植物生長期最長的有500年。“你們看,這棵烏柳有一百年了。”德康說。

在巡護即將完成時,德康和管護隊員丁加在一個生長在斜半坡的大樹上佈設了一臺監測雪豹的紅外相機。他說,近兩年,保護區管理局組織技術人員與管護站工作人員,分別於去年和今年開展雪豹監測活動,今年8月18日還拍到了五隻雪豹同框的畫面,這說明一個完整的食物鏈已形成,這是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最有力的證明。

在油葫蘆管護站,還有張玉英、任幸福、康毛、楊木錯等一些女職工,她們承擔的工作量和男同事相比並沒有差別,巡山護林同樣是她們的日常工作。

三個小時的體驗很快結束了,見證了管護員的不易,大家從心底深處一種敬意,心中感慨萬千。“從簡短的體驗中,我們充分感受到管護員的艱辛和不易,同時,也見證了在管護員的默默守護中,祁連山正在成為野生動物的樂土和家園,也明白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唸的重要性。”一位參加活動的體驗者說。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告訴記者,國家公園建設總體規劃就是要把區域內的優質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保護起來展示給公眾,一次生態體驗的過程就是一次展示的過程、一次讓公眾瞭解並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的過程。

韓強說,今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將繼續遵循“保護第一、公眾參與、全民共享”的工作理念,不僅要繼續加大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程、加大宣傳教育工作力度、為資源調查等工作提供相應技術指導和支撐,還要探索建立“村兩委 ”共管模式等措施,加大國家公園建設生力軍。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努力按照規劃體系好、法規制度好、基礎設施好、工作隊伍好、生態保護好、民生改善好、綠色發展好、社會穩定好、環境教育好、區域合作好的標準建設“十好”國家公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68 字。

轉載請註明: 國家公園裡的最美守護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