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買車,相信許多小夥伴都聽過這麼一句話“買車是為了取悅自己,所以買自己喜歡的車準沒錯”。簡單的一句話,相信與你的想法也是一致的,畢竟汽車除了代步屬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取悅自己,讓自己開心。
然而話說起來簡單,可真正做到買車就買自己喜歡的車的人其實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一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卻鮮有人能做到呢?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如今我國的國民消費能力和可支配的資產都有了顯著提升,然而其實大部分的家庭依舊處於小康階段,而汽車這種動輒十幾二十萬的消費品對於這部分人群來說其實與房子一樣,是同屬於大宗消費品行列的。
大家仔細想想,在購房選房時大家的身邊是不是總少不了七大姑八大姨以及親朋好友的身影?在選購大宗商品時消費者往往都是會貨比三家,並且聽取身邊一眾好友的想法最終得出選擇,同理購買汽車也一樣。
試想一下,如果你看中了一款車,而你身邊的某位“參謀”跳出來跟你說“這個牌子的車怎麼樣怎麼樣”、“前陣子誰誰誰家的孩子買了這個車怎麼樣了”、“這款車小毛病多”,你聽了會是什麼感受?你能保證你完全不被這些閒言碎語動搖嗎?很明顯不可能。
而這些發表意見的所謂“參謀”往往對汽車沒有一個基本的認知,他們對於汽車的認知依舊停留在過去,思想堪稱古板,因此即便你擁有著豐富的汽車知識和相關經驗,你也無法一個一個的說服身邊的這些人,因為他們對於汽車根本不感興趣,也完全不懂車,久而久之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也就只能選擇“屈服”與“盲從”,難在保持自己的初心。
第二個原因則同樣很重要。大家應該清楚,近幾年來我國的主力消費群體主要為青中年群體,而恰好他們又都是剛剛進入社會的“小白”,這部分人群往往不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因此他們購買車輛的資金主要依賴父母之類的長輩給予。那大家想一想,雖然父母說給你多少的預算讓你去買一臺車,那你拿著別人給你的錢,真的能夠做到毫無顧慮的去買自己喜歡的那款車嗎?很明顯不行吧,所以在這種時候,想要做出選擇往往還需要聽取父母也就是金主的意見。
而中年群體的話原因就更加淺顯易懂了,這部分群體普遍上有老下有小,即便手上可支配的資金足夠多,他們在購買車輛時免不了需要考慮老婆孩子以及父母的乘坐感受,甚至還需要考慮車輛的可靠性以及用車成本等等問題,在這一套組合拳的共同進攻下,誰還有辦法一意孤行地去購買自己最初喜歡的車呢?如果你這麼做了,那想必你也會被打上諸如“自私”之類的負面標籤,相信誰都受不了這樣吧?
而第三點就要上升到社會現狀了。如今的這個社會講求的是門面,而基於身上的服飾、手錶以及裝飾品都可以造假,房產無法隨身攜帶向他人展示這一現狀,無法造假的汽車自然成為許多人“撐門面”的最佳選擇了。
開什麼車就代表了你是哪個圈層的人,雖然這句話聽上去毫無道理,然而仍舊有無數的人在社交時遵循著這一原則,因此在大部分消費者購買車輛時,他們不單單會考慮這臺車自己喜不喜歡,好不好用,反而更多的會去考慮自己開上這臺車以後身邊的人以及陌生的人會用何樣的眼光打量自己,這也就進一步影響了消費者購車時的最終選擇,也進一步致使他們背離自己的初心。好比方說你喜歡效能車,而礙於面子最終選擇了56E之中的一款商務行政轎車。
寫在最後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點原因以外,還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在影響著消費者購車時的選擇,使得他們無法在最後做決定時選擇自己最初喜歡的那臺車。而要想讓大部分的消費者能夠真正做到“買車就買自己喜歡的車”,需要的是全民汽車認知水平的提升、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以及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總的來說這條路還是任重而道遠的。
不過即便如此,小編還是希望各位在選購車輛時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去購買一臺自己真正喜歡的車,因為車除了代步,就是用來取悅自己的,這才是它最原始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