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輛敘軍T-72坦克為何如此幸運,被美製導彈擊中居然沒有飛炮塔?

由 卯秀珍 釋出於 綜合

蘇聯坦克被擊中後飛炮塔,最晚從二戰的時候就有這種傳統了,當時的德國裝甲兵戲稱,“ T-34坦克脫帽致敬”,戰後,蘇聯/俄羅斯坦克飛炮塔也是常事,很大原因是蘇聯/俄羅斯坦克在彈藥儲存設計上的缺陷,加之車載滅火系統反應不靈等緣故,無法在發現車內起火的幾毫秒內做出反應將其撲滅。

在敘利亞內戰中,敘利亞政府軍的坦克大部分都是俄羅斯提供的,其中既有俄軍現役的T-90A和改進型T-72,也有解封后簡單升級的T-62M,這些坦克大量被武裝分子擊毀,敘利亞戰場上有多個國家制造的反坦克導彈,但其中最多的還是美國製造的BGM-71“陶”,當然,這些“陶”並非全部是由美軍提供給庫爾德武裝的,大部分“陶”都是由其他國家提供給自己的代理人,並透過繳獲或黑市交易流轉。

近日,英國天空新聞網報道,武裝分子公開了一段“我們用美國導彈擊毀敘利亞政府軍主戰坦克”的影片,一輛敘軍T-72主戰坦克被一枚疑似“陶”的反坦克導彈擊中,劇烈爆炸後,這輛T-72很明顯失去了戰鬥力,但其乘員卻得以倖存,很快爬出坦克逃離現場,真的很走運。

影片中可以看到,導彈擊中了T-72的正面,這裡也是整輛坦克防禦能力最強的部位,俄羅斯提供給敘利亞政府軍的改進型T-72主要是從俄軍現役部隊中調撥的,安裝有新型爆炸反應裝甲,大幅提高了應對反坦克導彈聚能破甲戰鬥部的能力,從大量的圖片和照片中可以看出,從戰場上撤下的敘軍坦克外表破破爛爛,反應裝甲、車體外部裝置和裙板等都有不少損壞,但依然具備較完整的戰鬥能力,很明顯,其安裝的反應裝甲起到了很大作用,只要不是被擊中炮塔頂部和側後方,基本都能夠倖存,反應裝甲甚至比T-90A的“窗簾”紅外干擾系統更有效,實戰中這種系統效果很差,反而佔用了炮塔前方的關鍵位置,導致那裡不能安裝反應裝甲。

這輛被導彈擊中的T-72,很可能並未被擊穿正面穿甲,即便是擊穿,考慮到破甲戰鬥部聚能射流的特性,很可能只是殺死了炮塔內的車長或炮長,剩餘能量已不足以摧毀炮塔內部的彈藥,加之俄軍吃慣了彈藥殉爆的苦頭,對坦克內部彈藥佈置和防火系統的進行了改進。不過,還是要強調,這輛坦克能在“陶”的攻擊下沒有發生殉爆,依然有很強的運氣成分,如果導彈擊中的是炮塔後部或側面,很可能就不是這個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