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裝備探秘之冰球護具:武裝到牙齒,激烈但安全
在冰球運動中,擊球最高時速可超過100公里,因此護具十分重要。冰球專案的護具真正做到了“武裝到牙齒”,以確保運動員的任何部位、做任何動作都受到保護。
冰球護具包括護小腿,護膝,保護大腿、髖關節和臀部的防摔褲,男、女形狀不同的護襠,兼具護肩功能的護胸,護肘,手套,頭盔和護耳。而這只是“基本款”,青少年運動員還需穿戴護頸,以及定製的護齒。後者不僅可以保護牙齒,更可防止牙齒遭到擊打後連帶震動顱骨,導致腦震盪。
至於頭盔,各年齡段選手也有所不同。18歲以下的冰球運動員頭盔需有全護面罩,將臉全部遮蓋;18歲以上可戴半遮面罩,只蓋住眼、鼻;35歲以上運動員的頭盔則可以沒有面罩。
別看冰球護具多,穿熟練後,通常兩分鐘就可穿戴完畢,對其適應後便可行動自如。最初,製造冰球護具通常使用海綿、塑膠、皮革甚至棉線等材質,一套可重達50斤,確實笨重。隨著科技發展,如今的護具多為碳纖、軟甲、特殊海綿等高科技材質,全套僅重20斤。且所有護具都是根據人體工學,結合專案技術特點設計,不會限制運動員的動作。
對於冰球運動來說,護具不僅具有保護功能,還需穿脫方便、輕便、防水、透氣、不吸汗、抗菌、幫助身體保持恆溫。以手套為例,既要保護手指,又不能降低的敏感性,否則就會影響控球。所以好手套既要結實耐磨,又要柔軟舒適、傳導性好。冰球圈有個說法,運動員的技術發揮如何,就看冰鞋、手套和球杆這三件裝備。
由於“全副武裝”,速度快、力量大、對抗激烈的冰球運動,其實安全係數很高。其受傷率雖高於多數體育專案,但死亡率甚至低於足籃球。除護具齊全、科技含量不斷提高外,國際冰球聯合會也會定期統計選手嚴重受傷的部位和原因,透過資料分析不斷完善規則、指導護具的設計製造,竭力保證球員的健康。看似危險的冰球運動,可以說是相當安全了。
光影北京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