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所謂“大英帝國王冠上的明珠”,其戰略位置俱佳,對英國來說也非常重要。英國人為了維護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可以說是大費力氣。
印度距離英國較遠,尤其是印度上億的人口,使得英國疲於應付。二戰後印度追求民族獨立的程序加劇了,這讓英國無可奈何,如果印度亂起來,那麼英國人肯定收拾不了。
如果說英國想讓印度獨立,那是假的,只不過英國人也沒有打算讓印度成為英國的一部分,就像俄國的擴張那樣。所以,印度的獨立是遲早的事。
可愛爾蘭和印度還是有所區別的,雖然都是殖民地,但卻不一樣。愛爾蘭作為英國的第一塊殖民地歷史悠久,況且愛爾蘭島和英國的距離非常近,尤其是在1801年英國合併愛爾蘭後,還把國名改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從國名上也可以看出,英國確實是有打算把愛爾蘭納入自己領土的,為了鞏固對愛爾蘭的統治,英國人也進行了移民以及各種手段。
如果說英國放棄印度還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要放棄愛爾蘭呢?
從12世紀開始,英國就開始逐漸蠶食愛爾蘭的主權和領土。可以說,愛爾蘭早已被英國視為自己家的領土。
然而英國人有點一廂情願了。表面上看英國人挺重視愛爾蘭的,甚至還在國名裡有了體現。但愛爾蘭其實並不是和蘇格蘭那樣,是與英格蘭聯合的地位,愛爾蘭人在英國內部可以說是飽受欺凌。
雖然英國統治愛爾蘭時間很久,但是並沒有實現同化。
雙方的分歧依然很大,尤其是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英國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間和羅馬教廷決裂,從天主教的體系中獨立出來,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教會。
愛爾蘭人仍然信仰天主教,和英國的新教之間始終有非常大的隔閡。英國人也一直逼迫愛爾蘭人改變信仰。
至於民族,愛爾蘭是凱爾特人,倒是和蘇格蘭是一個民族,但是蘇格蘭畢竟與英格蘭在一個島上,雙方也是聯姻的關係,所以彼此口徑一致。威爾士實力弱小,只能是附庸,也沒有獨立的資本。
從地位上看,愛爾蘭遠遠不如當時的蘇格蘭以及威爾士,所以愛爾蘭人始終在反抗英國的統治。
1845年愛爾蘭發生嚴重饑荒,按說這個時候可是英國收買人心的大好機會,可既然作為英國的一部分,可英國對此卻不聞不問,使得愛爾蘭人口餓死了無數,雙方矛盾進一步加劇。此後,愛爾蘭人不斷髮動獨立運動,一心脫離英國。
面對強大的英國,愛爾蘭的獨立運動,無一例外遭到了英國政府的鎮壓。
愛爾蘭還是利用一戰英國被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發動了“復活節起義”,隨後又單方釋出了獨立宣言。
不過英國並沒有讓愛爾蘭獨立,反而在英愛戰爭後,給予了愛爾蘭自治領的地位。這個自治領其實仍然屬於殖民地,不過已經是殖民地步向獨立的最後一步了。
二戰後,英國再也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了,英國把重點放在了國內恢復經濟上了,所以英國只能承認了愛爾蘭的獨立,但英國一貫作風,硬生生將北愛爾蘭給剝離出來,造成了愛爾蘭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