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我看見你的,在陽光下遮住眼睛;我看見你的頭髮,被小帽子遮住;我看見你手投下的影子,在笑......”——顧城

這首詩是想象力天馬行空的著名詩人顧城寫給兒子桑木耳的《回家》,也是顧城的最後一首抒情詩。

整首詩充滿了童趣的情調,作者的真心流露,只要你在感受得到詩的美好之處,在某個時間點,你與作者心靈相通。

這是一首有愛無處講,有愛卻無法表達父親的心的詩,這夢境般的場景透露一顆無奈的心。

人是複雜多樣的,天才詩人的感情世界也會住著一位暴君。顧城的詩給了很多人對生活的指引,但他無法指引自己走向墮落。

顧城的影響力幾乎超過了所有當代詩人,這是我們無法將他繞開的理由。童話思維成就了他,最終也將他毀滅,

他是一個“至死也沒有走出精神的童話”的詩人,拒絕成長是他一切成就和悲劇的原因。

就在1993年10月8日,這位世人眼裡博學多才、溫柔浪漫的男人手持斧頭砍死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謝燁,然後選擇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的方式與世長辭。就這樣文學論壇的兩顆璀璨的明星永遠隕落了,理想的女兒國也終究只是個無法抵抗現實的童話。

他們在這世上留下了年僅五歲的兒子桑木耳(SAMUEL·顧),這場婚姻的悲劇被傷害的不僅僅是顧城夫婦和他們兩家人,還有他們當年年僅五歲的兒子桑木耳。

那麼桑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顧城

定居紐西蘭,擁有快樂的童年

因為文學的緣故,顧城希望建立一個女兒國,而他是這個國家唯一的男性。

原本他、謝燁和李英三人平衡而離奇古怪的關係讓他感受到自己離理想的世界更進一步,顧城一直享受著這種關係:謝燁負責維持家庭開支,而李英負責男女之間的愉悅。甚至還把李英當作與自己天生一對,謝燁是自己後天造就的。

而桑木耳的誕生讓他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在他理想的世界裡還覺得男孩是骯髒的,女孩是純潔的。所以他對桑木耳是陰晴不定,心情愉悅就一起玩耍,心情沉悶就動手打他,從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還把桑木耳寄養在當地毛利人的家庭。

所以桑木耳對“父親”的形象一直都是陌生的。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顧城與李英、謝燁

而這起悲劇發生時,小木耳正騎著他的三輪車到處轉悠,他並不知道此時此刻對他意味著什麼。只是從那天開始,經常來看望他的母親沒有再出現了,那個時常對他發脾氣,偶爾陪他玩耍被稱作父親的男人也消失了。

沒有人能狠心告訴他這起悲慘的事件,大家都默默選擇了保護這位憨狀可掬、天真爛漫的小木耳。

不幸中的萬幸是顧城還有一位姐姐顧鄉,他倆自幼關係親密。在姐姐得知了弟弟的噩耗,二話不說就收養了桑木耳,並把他帶到了紐西蘭定居下來。

姑姑選擇定居紐西蘭,無疑是想木耳像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快樂茁壯地成長,讓他遠離父母的流言蜚語。

當桑木耳問起自己父母的情況,顧鄉也只是簡單和他說他的父親是個有名的詩人,她的母親是個作者,雖然文采比不上父親,但也相當不錯。

卻從未告訴過桑木耳父母的姓名,因為殺妻是一種可恥的野蠻行徑和殘忍的行為,對於桑木耳來說更是一種莫大的傷害。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顧城與謝燁

平日裡,桑木耳在島外上學,顧鄉每天就送木耳坐渡船去上學,桑木耳接受的都是西文化,中文也只是在家裡談話說起,國內的新聞更是甚少關注。

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桑木耳也無可避免地成為名副其實的“香蕉人”,黃種人的皮白種人的心。他的中文程度只能勉強用作日常交流,稍微深奧一點的文字,桑木耳也無法理解。關於他父母的著作,木耳也從未讀過。

而在1998年,桑木耳好奇父母生活的地方,央求姑姑帶他回國。姑姑拗不過,也覺得應該讓桑木耳瞭解一下自己的國家,便在這一年帶他回國。

當桑木耳的爺爺

顧工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孫子真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桑木耳簡直是活脫脫的謝燁,身上一點顧城的影子也看不到,這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吧。喜的是在當年顧工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情,爺孫兩被迫分離多年,在今日終於得以相見了。

在交談中,顧工發現自己孫子的中文水平相當低,而且對詩詞文學也毫不感興趣;性格跟顧城也大相徑庭,桑木耳不同於內向文靜的顧城,是個十足活潑開朗的大男孩。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小木耳與母親

但爺孫兩久別重逢,重聚一堂更多還是快樂,顧工二老變著花樣給他做好吃的,地道的中國家常菜,包餃子,做包子等等;帶他四處遊玩,祖孫三人還一起去了北海,一起登白塔,感受祖國的風情人土。

小木耳也有提出去探望外公外婆,但是被二老婉拒了。顧工害怕他們看到孩子與謝燁相似之處,往日的悲劇再次浮現腦海,難以控制自己內心的情感,謝燁的父母從未寬恕過顧城一分。

出於對孩子的保護,顧工他們始終沒有告訴桑木耳父母離世的真相。他害怕木耳知道真相無法面對現實,也無法面對世人的輿論,希望木耳的一生都平安快樂。

按理說,失去雙親的孩子,心裡都相對容易出現問題,例如自卑、易怒,但桑木耳卻是一個例外。這是或許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是悲劇發生後最好的結果了。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顧城夫妻與桑木耳

棄文從理,就讀工程科學

顧城與父親都是詩詞方面的佼佼者,顧城更是被譽為文學中的天才。因為害怕悲劇再次上演,顧鄉從來沒有系統地教過桑木耳中文,也不願意讓其接觸詩詞,而是有意地將桑木耳培養成工程方面的人才。

她安排侄子接受全西式的教育,希望忘記激流島的悲劇,一切重新開始。事情也如顧鄉所願,桑木耳在詩歌文學的造詣很低,一看到文科類的書籍就犯困、頭疼,對詩詞甚至提不起半點興趣。

他喜歡自然科學,對理工科從小就流露出莫大的興趣,桑木耳大學選擇的專業也是工程科學。

所幸的是桑木耳繼承了父母的聰明才智,他的學習也從不用人操心。不得不說,姑姑顧鄉還是很有遠見和全域性性的。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桑木耳與父親顧城

考取的大學也是紐西蘭一所非常有名氣的大學,叫奧克蘭大學。顧城夫婦去世後,他們的朋友為木耳成立了“木耳基金會”,木耳上大學的費用正是從裡面拿出來的。詩的世界總是過於理想化,妄想脫離人群過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桑木耳選擇了一條與父母背道而馳的路,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如今的桑木耳已是紐西蘭一家大規模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奧克蘭很多大工程都是出自她的手筆,他的收入也非常可觀,娶了門當戶對的妻子,婚姻幸福美滿,並育有一子。桑木耳的性格開朗,也結交了很多好友。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顧城

這場婚姻悲劇已經落幕了二十多年了,當年顧城自殺,當地的警察在附近的地點找到了四封遺書,其中一封是寫給兒子桑木耳的,最後一句是:願你別太

我。

比起顧城理想的生活,桑木耳的生活平凡樸實,但也幸福美滿,這是了卻顧城最後一個心願,也無疑是對死去的顧城夫婦的一種慰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06 字。

轉載請註明: 顧城和妻子離世後,兩人唯一的兒子木耳現在怎麼樣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