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今年夏天,安徽黃山市那座被水沖毀有400年曆史的古橋嗎?在經歷4個多月的準備後,11月17日早晨6:00,當地開始降低新安江中心城區段水位,對這座古橋正式開始修繕。據悉,此次修繕將耗資4980萬元,歷時14個月。圖為沖毀後的鎮海橋。
屯溪老大橋又叫鎮海橋,長133米,寬15米,是一座6墩7孔全石質拱橋。鎮海橋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相傳是隆阜富商戴時亮為嫁女兒獨資建造。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清光緒十年(1884年)四座橋墩受損,再次重修。圖為鎮海橋沒有沖毀前。
“碧水蒙恛最上游,垂楊夾岸泊歸舟。漁歌遠近從風遞,帆影高低帶月收。飛倦劇憐投樹鳥,長閒終羨傍灘鷗。村煙起處樓臺好,一片波澄萬頃秋。”清代文人查錫恆曾作詩《屯浦歸帆》描述鎮海橋。1934年5月,著名作家郁達夫浪遊到屯溪,曾在新安江邊夜泊,留下了著名的詩句:“新安江水碧悠悠,兩岸人家散若舟,幾夜屯溪橋下夢,斷腸春色似揚州”。圖為鎮海橋沒有沖毀前,橋上的行人。
據悉,鎮海橋是安徽省現存的長度排在前20位的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石拱橋之一,是聯絡屯溪老街、千年黎陽古鎮的重要紐帶,是屯溪三江口的文化與交通地標,鎮海橋寄託了所有徽州人的情感。2019年10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鎮海橋沒有沖毀前,橋上的行人。
鎮海橋作為地標大橋,一直沒有喪失使用的功能,是連線屯溪老街和黎陽巷一個必要的通道,所以既是地標性建築,又有故事、有文化、有歷史,至今還有使用功能。長期以來,因為其位處屯溪老街街口附近,且是屯溪老城區和黎陽城區的必經要道,因此也是遊客的網紅打卡點。圖為倒塌後的鎮海橋。
以前,鎮海橋還透過機動車,包括貨車等,後來禁止大型車輛通行,但是小三輪、電瓶車和摩托車仍然可以通行。2018年,黃山市已經對該橋制定了保護性維修方案,準備進行修繕。同時,黃山市對橋兩端禁止一切車輛通行,只作為步行橋。圖為曾經的鎮海橋上,行人來來往往。
今年7月7日上午9:50分左右,因持續強降雨,特別是7月6日晚-7月7日上午持續暴雨引發洪水,鎮海橋被洪水沖毀,引發關注,屯溪無數市民和遊客深感惋惜。隨後,黃山市立即組織石料搶救與現場搶修維護工作,啟動鎮海橋修繕工作。圖為打撈的構件堆放場佔地數十畝,場面壯觀。
據悉,大橋構件打撈耗資150萬,歷時一個多月。今年9月7日,大橋石構件打撈結束,現場打撈石構件約4565.44立方米,可利用率約80%。圖為打撈的鎮海橋構件被分割槽域放置。
今年10月12日,鎮海橋修繕工程被立項批覆,11月12日,當地舉行大橋修繕工程開工儀式,宣佈大橋修繕開始。按照計劃,鎮海橋於2021年2月完成基礎部分施工,確保基礎工程安全度汛,2021年12月,全面完工,計劃工期14個月。該修繕工程總資金約4980萬元,專案建設相關費用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全額補助。圖為鎮海橋打撈的構件停放場,工人在整理構件。
此次修繕,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原則,堅持不改變原有建築特徵,盡最大可能儲存原有歷史資訊,儘量保持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據悉,儘管11月12日,鎮海橋修繕宣佈開工,但因為大橋位置所處的新安江水位較高,無法施工。當地有關部門決定從11月17日早晨6:00開始,降低新安江中心城區段水位,以方便大橋修繕正式開始。圖為工人在施工。
再等14個月,我們又可以看到屯溪老大橋的風采。圖為現在的鎮海橋只剩下一點橋墩。(江雨 攝影)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