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江流域實施禁漁期帶來可喜變化 魚類密度大增

由 仝海燕 釋出於 綜合

市農業農村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受訪者提供

近年來,我市農業農村局採取嚴打非法捕撈、開展增殖放流、拓展人工魚巢等措施,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默默守護西江水生生物多樣性。

據統計,近兩年,全市共出動執法船艇1470艘次,執法人員4511人次,查處非法捕撈案件43宗,罰款7.57萬元,所查案件中移交公安機關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立案偵查案件7宗,涉案人員13人;查扣涉漁“三無”船艇56艘,電魚工具71套,清理沒收違規漁具318張(條)、漁網13300多米。

此外,據珠江水產研究所利用聲學調查禁漁前後漁業資源情況顯示:禁漁前西江魚類密度為0.0126±0.0180ind/m³,禁漁後密度為0.0628±0.1405ind/m³。“這些資料說明,禁漁後魚類密度是禁漁前的5倍,主要經濟品種鰱魚、鱅魚獲產量是5年前的3倍。”

為了增強群眾保護生態的意識,形成養護水生生物資源和保護水域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市農業農村局還在增殖放流、人工魚巢方面下足了功夫。據資料顯示,2019年我市共投入放流資金104萬元,合計放流魚苗686萬尾,其中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娃娃魚230尾、中華鱘125尾。今年至7月5日共投入放流資金215萬元,合計放流魚苗2525萬尾,主要品種均為經濟魚類如:草魚、鱅魚、鰱魚、鯪魚、廣東魴等。

植子榮表示,在江河開展人工魚巢是自然增殖江河漁業資源的重要手段。“每年的3、4、5月,我們都會利用蘆葦等為魚類人造產卵場,從另一角度而言,增殖漁業資源可促進漁民增產增收,確保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