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警察隻身前往戰火紛飛的阿富汗,第一天就遇到自殺式炸彈襲擊,此後的800多個日夜裡,在槍炮和爆炸聲中執行任務,已經成為日常。
他是誰,為何被派往阿富汗,肩負怎樣的使命,遭遇過怎樣的危險?
剛下飛機就遭遇恐怖襲擊
他叫陳清海,44歲,是福建廈門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民警,現任高崎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六隊警務技術四級主任。
2009年,陳清海作為全國第一批受公安部、外交部指派的出入境審查官,被派往阿富汗,歷時800余天,冒著生命危險出色地完成守衛國門的重任。他也因此入選全國移民管理機構首屆“十大國門衛士”評選。
陳海清在鑑定護照真偽。(圖:中國警察網)
在國內,陳清海是證件研究的專家,“在機場邊檢執勤現場,前臺民警如果覺得入境人員護照和簽證有問題,就會轉交給我們辨別。”
全世界常見護照和簽證約500多種,他必須在短時間內辨別證件真偽、簽證是否在有效期內,是否人證合一。半個小時之內,陳清海就能從防偽標識、印刷、裝訂等方面分辨出證件真偽,並且用流利的英語詢問申請人,給出準確的鑑定意見。
不僅要鑑別假護照,還要從真證件中,辨別是否有雙胞胎、親兄弟冒用證件等情況。
由於專業知識過硬,2009年,陳清海被選為全國首批正式外派到阿富汗的出入境審查官,在危險的阿富汗戰區履行守衛國門的職責。
“接到任務時,兒子才出生沒幾個月,心中多少有些不捨。”回想當年,陳清海的回答依然堅定,“但我清楚這項工作的意義,只要黨和國家需要我,再危險再困難我都應該去。”
當時的阿富汗剛經歷戰亂,政局不穩,恐怖爆炸、襲擊活動頻繁,每天都能聽見震耳欲聾的炮火聲、此起彼伏的槍彈聲。
2009年9月17日,陳清海從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轉機到了阿富汗首都喀布林,可剛下飛機,卻被告知不能離開機場——
機場往中國大使館必經的馬蘇德廣場路口發生一起自殺式汽車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6人死亡,其中包括6名外籍士兵,另有50餘人受傷。
赴阿工作期間,陳清海在大使館樓頂留影
在機場滯留數小時後,陳清海才得以前往大使館。途中,荒蕪的城市和醒目的彈孔、爆炸痕跡、戰爭殘骸,即便早有心理準備,陳清海依然恐慌,讓他對即將開展的工作存下一份敬畏之心。
“廣場上冒起黑色的煙柱,四處充斥著轟鳴聲,混亂的群眾用大石頭砸著路邊的車輛,場面不忍直視……”
陳清海說,看到眼前發生的這一切,才真正感受到什麼是戰亂。
遭受襲擊負傷,一直瞞了10年
身為出入境審查官,需要了解申請人前往中國的真實目的,做出同意或者拒籤決定。
戰火紛飛中,仍有不少阿富汗商人來中國做生意,陳海清既要保證入境的正常需求,又要將心懷不軌的人擋在國門外。
為了安慰家人,陳清海告訴他們使館區是最安全的,恐怖分子都不敢來,跟在家裡一樣……
然而,這份工作遠比想象的危險——
2010年4月的一天,陳清海因拒絕一名申請人的不合理請求,遭到對方暴力攻擊,頭部和胸腹受傷暈厥被送往醫院搶救,至今身體仍留下無法消除的傷痕。
“當時我正在向當事人講解檔案規定,他突然對我進行襲擊,我毫無防備,也沒有任何防衛的機會,連身上的手機都被打碎了,流了好多血。”談到那次生死經歷,陳清海顯得很淡定,吐槽當地的醫生。
殊不知,那次遇襲險些要了他的性命。
“當地醫療條件很差,根本沒有CT、彩超一類的裝置,醫生僅憑我的意識和現場反應確認我顱內沒有出血。”陳清海笑著說。
“當時我看到醫生為我注射用的針頭掉在了地上,他從地上撿起來沒有進行任何消毒,直接給我紮在了身上,嘴裡還不停地說‘no?problem,no?problem’(沒問題),差點沒被氣死。”
幸運的是,陳清海當時內腔沒有出血,否則可能就回不來了。對於這次生死經歷,10餘年來陳清海一直深埋心底,從未對家人和同事談起,直到近期被同事發現當時的照片,他才說出實情。
陳清海遭受襲擊負傷。
陳清海的妻子說:“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沒想到他在阿富汗經歷了這麼危險的事情,還瞞了這麼久。”可即便如此,陳清海依然不懼危險,守好國門。
駐阿富汗等外派期間,陳清海累計稽核出入境證件申請約2.3萬人次,查獲偽假嫌疑證件、協助使館同事查獲偽假申請資料100餘份。
與幾乎隔三岔五就發生的暴恐襲擊、城市巷戰相比,申請人的暴力襲擊僅僅是小兒科。
“街道上總是傳來爆豆般的槍聲和一連串的爆炸聲。”陳清海說,剛開始還覺得害怕,但看到當地人一邊繞開打得火熱的街區,一邊騎著腳踏車去買菜,他也漸漸有了當地人的心態,對戰亂習以為常。
2011年6月26日,一枚汽車炸彈在阿富汗外交部與使館之間引爆,距離他工作的領事部不足20米;
2011年9月13日,塔利班對喀布林使館區發動武裝襲擊,一枚火箭彈在距離使館宿舍區50米處引爆。
陳清海說,印象中危險的經歷還有很多,炮火中生存的經歷總是難忘。
回國後他是那個帶來驚喜的人
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陳清海一共堅守了800多天,直到2011年12月回國。
離開硝煙未盡的異國,回到熟悉的家鄉,陳清海重返鑑證研判崗位,透過知識和實踐的不斷沉澱和打磨,讓自己更加“強大”。
在他的努力和鑽研下,由他撰寫的《淺談97版護照的改進意見》獲評公安出入境管理系統調研報告一等獎,文中提出的新型防偽技術用在了新版護照製作中。
這位曾經在海外守護國門的入境審查官,如今已成長為公安部證件研究專家庫人才和移民管理系統反恐研究專家。今年6月陳清海入選了公安部公安專業類培訓教官。
日常工作中,陳清海仍然是同事口中那個親切的“海哥”,但大家卻打心裡把他當師傅,每次求助海哥,都會得到毫無保留的解答。
“只要是海哥執勤,大家都很安心,遇到不熟悉的證件、把握不準的案例,總在第一時間想起他。”與陳清海共事10餘年的同事殷麗萍說。
陳清海所在的執勤隊起初只有4人,現在擴大到18人。他手把手、一對一地教,將一身本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每一名新同事,培養10餘名專家骨幹,協助隊領導把隊伍打造成一支能戰能勝、能文能武的精英隊伍和核心智庫。
陳海清帶領情報核查小組開展資料分析。(圖:廈門日報)
“我是海哥一手帶出來的,他教會我如何科學思考問題,如何掌握學習技巧,如何提升業務水平,他就像我們的定海神針。”民警黃珏說。
而今,一直與證件打交道陳清海面臨著“本領恐慌”:“進入大資料時代,不能吃‘老本’,還得跟得上潮流。”
他常常在電腦前面一坐就是一天,連著幾年看書鑽研、上手操作,在資料庫裡摸爬滾打,將自己錘鍊成資料分析的好手。
在他的帶領下,邊檢站的資訊排查水平不斷提高,以大資料為劍,最佳化資料模型戰法,組員通力合作,從蛛絲馬跡中發現線索,精準研判巧妙施策,屢次查獲重大案件。
同事們這樣評價陳海清:
“海哥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卻經常能帶來亮點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