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泥汊鎮:磨破的軍靴 不退的戰場

人民網-安徽頻道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7月14日晚上8點,我們的採訪車抵達了安徽省無為市泥汊鎮。路燈的光線穿過茂密的行道樹,斑駁地灑在溼漉漉的柏油路上,偶有車輛駛過,也都是朝著江堤的方向。一切似乎都是靜悄悄的,經歷了白天裡的一場場奮戰,這裡的人們正在積蓄力量:天氣預報顯示,明天又有一場暴雨,戰鬥還將持續。

夜訪泥汊鎮:磨破的軍靴 不退的戰場

連長正在給戰士們簡短總結白天的排險工作。

20:45 臨時駐地裡的晚餐

葉閘小學,第72集團軍某旅一部的臨時駐地。當我們走進學校的時候,戰士們還沒有回來。教室裡鋪著涼蓆,“床頭”整齊的疊放著軍裝,教室的門口擺放著幾件被泥水沾滿、已看不出顏色的救生衣。

戰士們晚上吃些啥?在學校後院,我們看到了幾位年輕的戰士,他們正熟練地操作著野戰炊事單元。青椒炒肉、毛血旺、青椒土豆絲、白煮蛋、大米飯,這是今晚的“菜譜”。

“剛從大堤下來,趕回來先給大家搞好伙食。” 營長付海的聲音有些沙啞,自7月13日中午抵達泥汊鎮,這支隊伍已經連續奮戰了30多個小時,還沒有休息過。

校園裡駐紮了100多名戰士,工作量不小。付海說,雖然今晚是在駐地休息的第一晚,但泥汊鎮政府和附近的村民已經提供了很多的幫助,速食食品、礦泉水等都供應充足,經常有附近村民送來物資。

事實上,這支隊伍裡有30%的戰士都曾參加過2016年的防汛抗洪,地點也在無為,那一年,付海和戰友們堅守了40多天。說話間,戰士們乘車回到了校園。熱騰騰的飯菜迅速分發,戰士們以班為單位,搭起簡易的桌板,開始了這頓遲到的晚飯。“吃過晚飯再燒些熱水,給戰士們洗個熱水澡,明天我們繼續戰鬥!”付海說,他也很心疼戰士們,但作為軍人,大堤就是戰場,衝在一線義不容辭。

夜訪泥汊鎮:磨破的軍靴 不退的戰場

教室外,整齊地擺放著沾滿泥水的軍靴。

教室裡,戰士們正安靜地吃飯;教室外,整齊地擺放著一雙雙磨破、浸滿泥水的軍靴。記者不忍心再多打擾,只願今晚平安無事,讓這群可愛的人好好地睡上一覺。

21:30 安置點裡的電筒光

新板橋初中,是泥汊鎮群眾安置點之一。在陣陣蟲鳴聲中,一束電筒光時不時停留在樓道的某一處。鎮社會事務辦副主任、民政辦主任何愛平的第9個夜班開始了。

“這個安置點安置了51戶,92個人,70歲以上的有56人,年紀最大的95歲,其中有4個兒童、2位情況比較特殊的殘疾人。”多年走村入戶開展工作,大家都挺熟悉。九點半鐘,正是大家準備入睡的時候,何愛平不敢閒著,拎著手電筒挨個檢視教室裡的情況,“年紀大的比較多,怕夜裡有突發情況,多看看心裡要放心一些。”

校園裡支起了4頂帳篷,這是臨時的公共浴室;小平房的屋簷下,接上了臨時水龍頭和晾衣繩,這是大家洗衣服的地方;醫務室裡,值班醫生正在認真檢查今天的體溫檢測記錄;值班點的外牆上,貼著一週活動安排表,戲劇表演、放電影,還有心理講座;儲藏室裡,整齊地擺放著各種生活物資,瓶裝醬菜、毛巾被、礦泉水還有小麵包……

用何愛平的話說,這裡是“前線的後方”,也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一線的同志們請放心,安置點一切都好!”

23:30 無眠巡堤人

江堤上,浪花拍打著子堤,水面距離堤上民房已不過數米。沙袋上密密麻麻的腳印、石子路上深深的車轍、間隔堆積的土方,可見白天裡戰況的激烈。江堤下,三人一組,他們打著手電筒,一腳深一腳淺地並排行進,仔細搜尋那些隨時可能出現的滲水點。

這是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卓遠在堤上的第8天,這樣的拉網式巡堤,他也記不清有多少趟了。“我們的責任段有3.7公里,每天晚上參與巡堤的有70人,每半小時出發一波,迴圈不斷,一夜不睡。”

王卓遠其實有些驚魂未定,他蹲在一處“養水盆”邊,仔細地觀察水流的變化。昨天傍晚,這裡發生了一起滑坡險情:“巡查中我們發現這裡出現了一股水流,水是渾濁的。”壞了,滲水!水很渾濁,大堤內部一定有土質鬆動!就在大家趕來的時候,水流上方的民房轟然間塌去了一半,磚石之間水流越來越大,如不及時處置,就會潰堤!

現場立即展開會商,搶險爭分奪秒。關鍵時刻,部隊官兵投入戰鬥,群眾們也自發前來支援,打支架、裝沙袋、壘沙袋,連續奮戰一夜,險情終於在今天早晨六點被排除。“當時就是一股勁,拼了命也要把堤給守住!”說著這句話的時候,王卓遠回頭望了望身後的圩區,沾了泥水的眼鏡後,是堅定的眼神。

“等巡完給老婆打個電話,大女兒前幾天做了個手術,也沒時間趕回去,問問今天情況怎麼樣。” 短暫的交談後,王卓遠與我們告別,繼續巡堤。這時,時間已是凌晨0時。

身前是江水,身後是家園。關鍵時刻,每一個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返程中,記者的視線裡,江堤上一盞盞燈串成了一條條線,彷彿連起了一根根釘子,深深地紮在那裡。(吳梅 江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77 字。

轉載請註明: 夜訪泥汊鎮:磨破的軍靴 不退的戰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