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仗打得很過癮”

開欄的話

再生動的描述——“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再精確的數字——大橋全長944.2米,似乎都難以概括站在遼寧丹東鴨綠江斷橋舉目望向對岸時,目之所及對於“國界”最直觀的認知。

從鴨綠江斷橋再沿江北上20多公里,支流的江面最窄處僅五六米,當年也只是一個小水溝,被形象地稱為“一步跨”,寓意一步之遙就可以跨出國門。

唇亡齒寒,戶破堂危。70年前,新中國百廢待興,那些剛剛放下武器、拿起鋤頭迎來豐收喜悅的優秀軍人,那些轉戰南北、征塵未洗的英勇將士,堅決聽從祖國的召喚,胸懷保家衛國的激情,從鴨綠江邊邁過“一千五百步的距離”,毅然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浴血奮戰。

那是一次奮不顧身的出征,那是一場捨生忘死的戰鬥。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有290萬人入朝作戰,以大無畏的氣概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成為國人心中“最可愛的人”。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之際,本版開設“大地春常在·英雄讚歌”專欄,聆聽抗美援朝老兵的傾情講述,在一幕幕排山倒海、奮勇衝殺的戰鬥場景中,去感悟被對手稱為“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歷史是那樣遙遠,又是那樣切近。70年過去,飽受戰爭創傷、只剩半個橋身的鴨綠江斷橋,依舊傲然挺立。撫摸著鋼樑上的累累彈痕,俯瞰橋下的滔滔江水,歷史深處的迴響,猶在耳邊。

“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什麼敵人都能打敗,什麼困難都能克服。”——文 擊

“美軍打仗,就那麼回事兒,沒什麼可怕的。”

當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時,32歲的文擊任志願軍炮兵第1師師長。如今70年過去,他依然難忘首戰雲山的情景。炮聲隆隆,歲月匆匆,侵蝕著老人的聽力,錘鍊出他高亢的聲調。與思維依舊敏銳的老將軍對話,聽他詳述那場中美王牌軍首次對決的諸多細節,令人心生“炮兵是戰爭之神”的感慨。

毛澤東說過:“沒有炮兵就沒有勝利”。文擊深悟這句話的含義,“我這一生與炮兵結下不解之緣”。

“七七事變”後,19歲的文擊毅然參加八路軍,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從1943年3月晉察冀軍區成立獨立炮兵營,他奉命擔任政委開始,無論帶部隊、辦院校,還是調到軍委機關,他一直是炮兵。

“入朝的時候,主要就是用炮,咱們沒有更好的裝備對付美軍。”1950年10月19日傍晚,文擊率炮1師入朝作戰,炮2師、炮8師同時出動。“這是中國炮兵第一次以師以上規模出國作戰。”老將軍回憶,“當時志願軍的火炮大都是戰場上繳獲的,型號多、射程近、威力小,主要是‘騾馬炮兵’。美軍完全是摩托化,敵我實力懸殊。但我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在戰略上藐視他,當作‘紙老虎’;在戰術上重視他,當作‘真老虎’。”

首戰雲山,文擊指揮炮1師和炮2師29團40門大炮,配合志願軍第39軍,第一次與美軍交火,讓素以火力壓制聞名的美軍嚐到了炮彈的厲害。

1950年11月1日清晨,雲山籠罩在濃重的霧氣中,上午10時才雲開霧散。趁著濃霧指揮部隊悄然抵近潛伏的文擊,舉起望遠鏡向南朝鮮第1師陣地望去。敵人在陣地上來回走動,絲毫沒有察覺已被我軍包圍。文擊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時已初冬,樹木光禿禿的,偽裝條件很差,萬一被敵人發現,將前功盡棄。

下午3時30分左右,炮兵觀察所突然發現,雲山外圍的敵坦克、汽車和步兵開始向後移動,雲山城附近的敵人往來頻繁。同時,右翼觀察哨也報告,正面的敵人背起揹包,乘坐汽車向後移動。難道敵人已察覺到被包圍,準備逃跑?文擊迅速安排人員向上級報告。

戰機轉瞬即逝。39軍軍長吳信泉決定提前攻擊時間。這一改變,讓他們首戰便遭遇了號稱“常勝師”的美騎兵第1師第8團。進入雲山的第8團做夢也沒想到,一支強大的志願軍部隊已經為他們挖好了墳墓。

美第8團加強了美第9野戰炮兵營、第6坦克營等分隊,火力和機動力都很強,此時正與南朝鮮第1師換防。下午4時40分,訊號彈騰空而起。文擊指揮部隊將雨點般的炮彈傾瀉在敵人陣地上。頃刻間,劇烈的爆炸聲震盪著雲山山谷。每門炮都以最快的速度將炮彈精準地射向目標。朝鮮戰場上第一次出現志願軍集團火炮急促射擊的壯觀景象。回憶到此處,文擊自豪地說:“炮兵的精神頭不用說,每個炮手密切配合,英勇戰鬥。”

聽到炮彈劃破長空的呼嘯聲和急促的連環爆炸聲,頤指氣使的美第8團團長帕爾馬從倒塌的工事裡鑽出來,急切地觀望我方陣地。在我炮火壓制下,美軍炮陣地上有些火炮竟沒打出一發炮彈。驕橫的美軍並不甘心,馬上組織炮兵反擊。

起初,他們的炮火雖然凌厲,卻不知我炮兵方位,只能是四面八方一陣亂射。然而,美軍憑藉強大的偵察能力,很快發現我炮兵陣地方位,並利用步坦協同,迅速衝到我陣地前沿。面對敵人的瘋狂反擊,文擊心想:“如果不能迅速結束戰鬥,勢必遭到更大規模的報復,必須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圍殲,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

頓時,我炮兵陣地沉寂了,美軍坦克衝得更加起勁,雙方只剩下三四百米的距離。突然,山谷發出巨響,我炮兵陣地“復活”,炮彈像長了眼睛般飛向敵人的坦克——這是我軍炮兵在解放戰爭中發明的“大炮拼刺刀”戰法,直接瞄準擊發消滅敵人。

美軍還從來沒有領教過這樣勇敢的炮兵,開始向南潰逃。激戰至2日凌晨3時30分,我軍攻佔了雲山城。

2日下午,美軍在1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以重炮和坦克掩護步兵,拼命分散突圍。敵變我變,文擊指揮我炮兵分隊趁敵下車集結之際,配合步兵猛烈反擊,使敵人的進攻一敗再敗,美軍坦克幾乎每輛都被炮彈擊中過兩三次。3日夜,志願軍將被圍之敵全部殲滅。

“這一仗打得很過癮。沒有飛機、坦克,缺少大炮,我們照樣打勝仗!”文擊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雲山戰鬥,是中、美、南朝鮮三軍三個第一師“巧遇對決”,也是近代史上中美兩軍首次交戰。文擊在指揮中將劣勢裝備發揮到極致,以迅猛、準確、兇狠、靈活的炮火打擊,痛擊了美軍“王牌中的王牌”,把號稱160多年從無敗績的美騎兵第1師和南朝鮮“第一名將”白善燁指揮的第1師,打得潰不成軍。

這是一次輝煌的戰鬥:斃傷俘敵2000餘人,繳獲飛機4架,擊落飛機3架,擊毀與繳獲坦克28輛、汽車170餘輛、各種火炮119門。

面對敵人的優勢武器,毛澤東曾指出:“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後打敗你。”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炮1師鬥志更加旺盛,不懼強敵、敢打敢衝,隨後又參加了第二次至第五次戰役,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

劍不如人,劍法要勝於人。文擊說:“在朝鮮打仗,有任務馬上就打,沒有任務就做好準備,隨時準備打。”針對敵我懸殊的“裝備代差”,文擊注重發掘裝備潛能,勇於創新戰法,立足現有裝備打勝仗,力求打一仗進一步。第三次戰役時,他認為蘇軍二戰時運用炮兵的方法已不適用,於是將炮1師的火炮配屬給擔任突擊任務的部隊。炮26團經過20分鐘炮火準備,為步兵開啟突破口,之後實施猛烈炮火壓制,讓敵人火炮在40分鐘內未能發射。

“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敢於鬥爭、敢於勝利,什麼敵人都能打敗,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在朝鮮戰場,志願軍炮兵靈活運用戰術,用頭腦與美軍打仗,不墨守成規,既鬥狠、又鬥智,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力求把仗打巧妙、打精、打活:有時提前一天進行破壞射擊;有時炮火準備後實行火力假轉移,當敵軍進入工事後,再進行炮火襲擊;有時只進行破壞射擊,步兵偷襲佔領陣地,被襲美軍驚呼:“這樣的打法太不正規!”

一名被俘美軍連長曾提出疑問:“你們的大炮一定比我們多,白天打晚上也打,打得我們坐臥不安”。文擊笑著解開對方的困惑:“大炮可比你們少多了,不過我們知道怎樣讓有限的炮兵發揮最大的威力。因此,你會覺得我們的炮火無處不在。”

採訪中,有記者盛讚雲山戰役中炮兵發揮的巨大作用,反覆詢問老人,戰爭中到底是炮兵作用大還是步兵作用大。文擊始終堅定地說:“步兵第一,炮兵第二,我們是在步兵首長指揮下戰鬥的,打仗不能各打各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46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一仗打得很過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