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打造中國智慧化高鐵建設“新標杆”

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打造中國智慧化高鐵建設“新標杆”

  8月17日上午10時30分,京雄城際鐵路最後一組500米長鋼軌從T11運輸車前端緩緩送出。新華社記者 高博 攝

  新華社石家莊8月18日電(記者高博、丁靜、杜一方)17日上午10時30分,京雄城際鐵路最後一組500米長鋼軌從T11運輸車前端緩緩送出,平穩落在無砟道床上,精調後,軌道誤差不超過0.5毫米。

  這意味著,連線首都北京和“未來之城”雄安,引領中國智慧高鐵建設的京雄城際鐵路實現全線軌道貫通。

  京雄城際鐵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經過既有京九鐵路至李營站,接入92.03公里的新建線路,向南抵達雄安。全程設北京大興、大興機場、固安東、霸州北、雄安五座車站。

  “京雄城際鐵路分兩段建設運營,其中李營至大興機場段設計時速250公里,已於2019年9月開通運營,大興機場至雄安段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2020年底開通運營。”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京南工程專案管理部副主任鄧寅傑說。

  作為雄安“千年大計”的“開路先鋒”,兩年多來,京雄城際鐵路建設者們貫徹精品施工要求,引領智慧高鐵之路。

  17日上午,中鐵十二局工人反覆檢查軌道扣件,為精調做最後準備。“扣件與鋼軌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0.5毫米。”從事鋪軌工作已20多年的朱明啟說。

  “這是近乎苛刻的要求。”中鐵十二局鋪軌專案部總工程師何方瑞說。

  引入智慧建造手段後,高科技為建設者大大賦能。

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打造中國智慧化高鐵建設“新標杆”

  8月17日,中鐵十二局工人為軌道精調做最後準備。新華社記者 高博 攝

  勘測階段,設計師們運用鐳射雷達測繪技術和遙感技術,透過三維協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基於BIM(建築資訊模型)、GIS(地理資訊系統)等技術,在沒有開工之前,設計人員已經用數字模擬出了整條鐵路,每個點都能與現實吻合。

  鋪軌過程中,基於北斗衛星和GIS技術的定位“大網”實時為鋪軌機提供指引。同時,鋪軌全線採用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板,這也是中國高鐵行駛過程中“硬幣屹立不倒”的關鍵性要素。

  “雖然用混凝土澆築,但這種軌道板摸起來卻非常光滑。澆築前,機器人用小刷子清掃模具的每個角落,走出生產車間之前還要經過3D智慧掃描。”中鐵十九局副總經理趙琦說,“我們採用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智慧化生產線。每塊軌道板中還嵌入了特製卡片,可實現質量追溯。”

  從高空俯瞰,毗鄰白洋淀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就像荷葉上的一滴露珠,寓意“清泉源頭,風吹漣漪”。

  這將是雄安新區最大綜合交通樞紐,站場規模13臺23線,總建築面積47.5萬平方米,幾乎相當於66個足球場。這也是一座大型鋼結構建築,用鋼量約27萬噸,鋼結構焊縫約32萬條,需焊絲7700噸,其長度連起來能繞地球100圈。

  “雄安站採用橋式站設計,站臺設在候車大廳上方。這樣列車進站降噪是一個難題,不能在列車透過時讓候車乘客聽到巨響。”中國中鐵建工集團雄安站專案部黨支部書記王星運說。

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打造中國智慧化高鐵建設“新標杆”

  引領中國智慧高鐵建設的京雄城際鐵路實現全線軌道貫通。新華社記者 高博 攝

  為此,建設者們根據聲學原理研發了裝配式站臺吸音牆板。牆板上面佈滿55毫米見方的孔眼,夾層為離心玻璃棉。人們在候車時,聽到列車經過的響動大概相當於聽到一輛汽車駛過公路的聲音。

  為了讓候車乘客感受到自然光線,雄安站屋頂中間設計了一條寬15米的“光谷”。“車站內部寬敞通透,讓人感受到建構一體的理念。”中國鐵設雄安站負責人鍾京說。

  京雄城際開通運營後,從北京到雄安只需1小時左右。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張貴說,京雄城際鐵路作為雄安新區路網系統的重要一環,有利於完善京津冀區域路網布局,加快新區產業聚集和區域經濟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83 字。

轉載請註明: 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打造中國智慧化高鐵建設“新標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