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隨著最後一戶居民完成搬離,寶興裡所屬的金陵東路北側舊改專案徵收圓滿收官。這片舊式里弄,實現了居民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以354天“零執行”成績,創造了全市大體量舊改專案當年啟動、當年收尾、當年交地的新紀錄。
寶興裡,曾因誕生了上海首個居民自治組織而被寫入歷史。如今,因為這場舊改徵收,就此留在了更多人的心裡。
糾結
67歲的吉鳳寶,本分老實,遇事也不喜爭吵。可“舊改來了”這一訊息令她一宿沒睡著,糾結了。
因為,她家的住房條件在小區裡算是可以的,四樓中的第三層,朝南,獨立衛浴,樓道里還有水磨石地板。“但既然要舊改,那就配合吧”。房屋評估價公示那天,她看到評估價數字恰似“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怎麼比硬條件更差的二樓價格還低!原來根據相關部門“內卡”(內部原始登記資料)資訊顯示,這整幢房子的四樓是後期加蓋的,未登記在冊,因此三樓只能按照頂樓進行估價。
“幾十年前搬進來時就有四層,歷史問題怎麼算賬在我頭上?!”好脾性的吉鳳寶,一下子惱了,“觀望一下再說吧”。
舊改沒來盼舊改,舊改來了又怕舊改。
居民們糾結,既迫切希望藉由舊改改善生活,但也意味著要直面小家內外各種隱藏的矛盾,要與手足、親屬進行涉及利益的糾葛。
經辦人員糾結,有居民家庭矛盾繁多,清官難斷;有居民依戀老宅,割捨不下;有居民對徵收政策不解,費盡口舌。
居民區書記也糾結,既要配合組織徵收工作,又要站在居民立場幫忙解決問題、爭取利益,二者如何平衡?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怎麼既講舊改徵收政策的“普通話”,又講居民容易聽、聽得進的“上海話”;既算好居民家庭的經濟賬,也幫他們算好親情賬、人情賬……
破局
在眾多糾結與困頓面前,要推動舊改徵收,就意味著得率先破局。
這當中,居民的自我覺悟是一方面,也要靠廣大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站得出、叫得響、發動得,更重要的,需要一種機制的保障——將工作和服務做得靠前些,再靠前些;細一點,再細一點。
首輪徵詢透過,大家都願意舊改,但幾乎每家每戶也都有棘手的實際困難。面對一茬一茬前來求助的居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做了一張表格,誰家有什麼難題就填一行,這張“問題清單”一天比一天長,但居民區幹部、徵收所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人“打回票”。
最大的問題還是集中在房子。
彼時,新冠肺炎疫情耽誤了不少居民後續找房的程序。72歲的孫靜霞尤為著急,舊改啟動,意味著遲早要搬,還在讀小學的外孫女需要儘快在附近落定,安頓居所。但老兩口年事已高,在市場上選房看房,是樁折騰不起的費勁事。
“孫阿姨!有房子!快去看!”徐麗華利用休息時間在附近“淘”來的這套好房子,孫靜霞一眼相中,連午飯都沒顧上吃,倆人當即一個往返,匆忙前去下定。“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一切都好說。”
“吉阿姨,您是黨員,我也是黨員,我們的距離應該更近些。”
因為感覺在評估價上吃了虧,吉鳳寶生著悶氣。但徵收經辦人賀文斌上門說的這第一句話,令她牢記至今。“這說明他們上門前仔細瞭解過我家基本情況,這份工作態度,我認可。”
此後,賀文斌盡心盡力地對吉鳳寶家的房屋面積和裝修情況進行反覆評估測量,耐心地講解政策和實際情況,結論是:房屋此前的估價符合規定,硬槓槓不能突破。
沒想到,對於這個結果,吉阿姨這回釋然了,也接受了,“他們的辛苦和真誠,我看在眼裡,已經盡力了,不成功也沒有辦法。”
圓滿
2020年3月,吉鳳寶等第一批居民搬離寶興裡。坐上搬場車,隔著車窗揮別老宅和左鄰右舍,吉鳳寶覺得臉龐熱熱的,一摸才發覺自己正不自覺地淌淚:“舊改徵收做到這份上,根本不是以錢動人,而是以心動人。”
舊改徵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
寶興裡舊改中有一條心理準繩:把舊裡群眾當親人。
有一條根本工作路線: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結合實踐,管用好用的十條方法也逐漸凝練而成。
一線工作法。精準排摸法。黨員帶動法。危中尋機法。平等交流法。釘釘子法。還有循序漸進法、換位思考法、組合拳法、經常聯絡法等。居民區黨總支及時推出“分手不撒手,聯絡不斷檔,服務不打烊”的機制,對搬離的居民也時時關心、處處掛懷。每逢節假日,總有居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重敘故土溫情。
新生
1月16日,上海的天氣在經歷了一個短暫的升溫後,又急速轉為冷凍模式。一早,近十位居民從四面八方回到金陵東路寶興居委會臨時辦公地小聚。房間裡頓時熱騰起來。許久沒見的街坊鄰居們互相端詳,紛紛打趣:“‘喳喳婆’儂好像胖了一點。”李萍華高興地回應:“當然了,我現在日子不要太舒服,新房子裡每天太陽從早照到晚。”
街坊鄰居們從寶興裡搬出,散落在四處,開始了各自有滋有味的新生活。
而黨建引領舊改徵收的“寶興樣板”也“開枝散葉”,後續推動著餘慶裡地塊、金陵東路203街坊舊改順利加速進行。未來,這片土地也將迎來自己的新生,承載起更美好的都市生活、更豐富的發展功能,回應人民群眾的一片赤誠和萬般期待。
編輯 /孫超慧
資料 / 上海大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