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大做工作室
每一小題都有大學問
前幾天,一條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的討論:
有網友反映,貴州省某所幼兒園在舉辦活動時,老師讓幼兒端起碗“舉杯敬酒”。
當地教育局調查後回應:
“舉碗敬酒”是當地傳統習俗的一部分,幼兒園這次活動目的是讓孩子體驗“苗年節”、瞭解本民族的特色,碗中的液體是白開水,並不是酒。
網友對這件事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反應,還沒弄明白事情緣由就一股腦兒地反對,或許是因為聽聞過一些大人逗孩子喝酒導致的悲劇。
看似一個酒桌上的簡單玩笑,很可能就要了一個孩子的命。
一個“玩笑”讓孩子丟了命
四川攀枝花,爸爸帶著兩歲的兒子小林到朋友家做客。在用餐過程中,三名朋友逗小林喝酒,小林爸爸礙於面子也沒有阻攔,結果小林被喂下二兩白酒後昏睡不醒。
文圖無關
家人起初並未在意,直到傍晚,小林仍然沒有醒來,並且出現了手腳發燙的症狀。家人立即把孩子送到醫院治療,結果因缺氧缺血性腦病、急性酒精中毒,孩子搶救無效死亡。
看到這則新聞,相信每個人都很氣憤:怎麼會有這麼亂開玩笑的家長呢?
而在現實中,這樣的玩笑十分常見。
@kiwi小熊:我兒子百天宴幾個公婆的朋友起鬨要喂酒,被我擋開了!
@來生願為圓滾滾:小時候也被勸喝過,小孩子會喝酒會被表揚,大人們慫恿起鬨著喝酒,跟看耍猴的一樣……
這種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行為,在一些人眼中只不過是“逗孩子玩兒”。
讓孩子喝白酒,看到孩子被“辣”到的表情和反應,一桌子的大人哈哈大笑。
這種毫無底線地逗孩子不過是以傷害孩子為代價取悅大人。
令人無奈的是,大多數孩子的父母往往礙於情面,不好意思當眾拒絕或阻攔。尤其是面對一些長輩對孩子的不當挑逗,家長作為晚輩也只能在旁邊看著,尷尬地笑。
啥是“中國式逗娃”
細數“中國式逗孩子”,其實不僅僅是讓小孩喝酒那麼簡單。
言語上的挑逗
很多生二胎的家庭可能都從親戚或朋友的嘴裡聽到過這樣的話。
“你媽媽生了小弟弟(妹妹)就不愛你了!”
當大人說出“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更愛其他孩子”的時候,有的孩子會瞬間情緒低落,甚至流下眼淚。
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幾乎是全部,而失去父母的愛,在孩子的認知裡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這句話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的關愛表現得患得患失,甚至會讓孩子對自己的弟弟妹妹產生嫉妒和敵意。
2016年,懷化一戶人家的大女兒將僅僅兩個月大的親生弟弟,從八樓家中扔出視窗,男娃當場死亡。調查後得知,起因不過是鄰居逗孩子說“你爸媽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2014年,在淮安漣水,一名17歲少年因常年聽鄰居與他開這樣的玩笑——“你不是你爸媽親生的”,竟在家開煤氣自殺,多虧民警及時救下。
孩子是單純的,對“玩笑話”沒有準確的分辨能力,對大人的話容易信以為真。
這樣無底線的“玩笑話”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肢體上的挑逗
孩子身材嬌小,一些家長也常常用“舉高高”的方式逗娃。看似好玩有趣的動作,但凡出一丁點錯,賠上的可就是孩子的一生。
菲菲的爸爸,在跟女兒玩翻跟斗遊戲時,就發生了意外。
來源:湖北經視
他在抓住女兒向上翻轉180度時,突然失手,導致孩子頭部著地,脊髓嚴重受損。
醫生診斷,才年僅2歲的菲菲上肢已經不能活動,下肢肌力也不夠,不知道能夠恢復到什麼程度。
圖片來源:湖北經視
更令人揪心的是,這樣沒分寸的「逗」還有很多很多:
男子拿假老鼠逗女童,給她造成了心理創傷,常常胃不舒服,需長期服用精神類藥物治療;
孩子在吃飯時,有人不停逗他玩,結果導致食物吸入氣管,差點窒息;
老大爺隨便彈男童“小雞雞”,導致男童生殖器發炎,一度無法正常生活
……
本身是歡樂愉快的親子互動,但把握不好分寸就會讓歡喜變成悲劇。這樣的逗娃,不要也罷。
亂喂東西、拿走孩子的東西
還有一些大人,會用物品來挑逗孩子。
看到孩子在玩玩具,或者手裡拿著什麼東西,一些大人會把孩子的東西“騙過來”。
“把玩具給叔叔(阿姨)看看好不好?”
天真的孩子一般不會拒絕,大人在拿到玩具後,會趁孩子不注意把玩具藏起來,告訴孩子“玩具不見了”,或者佯裝要拿走玩具。
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拿走,孩子大多數會很著急,甚至會哇哇大哭。對於特別小孩子來說,東西看不見,就代表消失了。
自己喜歡的東西突然消失,當然是一件值得難過的事情。況且對很多孩子來說,玩具就像自己的好朋友。因此這種玩笑對孩子來說也是巨大的心理傷害。
除了拿走東西,還有些大人會騙孩子吃一些東西,如辣的食物、酒、煙。用小孩子手足無措的反應來取悅自己。
以上這些都被稱為“中國式逗孩子”。
“中國式逗娃”實質上並沒有將大人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拉近,反而更多的是給孩子的心理以及生理造成了傷害。
那麼作為家長,面對“中國式逗娃”我們應當如何去做?以下幾點供各位爸媽參考!
如何拒絕“中國式逗娃”
發現問題,及時干預
如果發現孩子在玩的時候,有一些親戚和自家寶貝說這種話,就要及時制止,類似於爸爸媽媽不要孩子這些話,一定不能讓寶貝聽到。
如果孩子已經聽到了,父母要及時止損。如果礙於面子不方便直接制止,那麼也要在第一時間給予孩子安慰,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永遠都愛你”。
教孩子學會拒絕
有些親戚覺得親一下孩子的小臉蛋沒什麼,就像是開玩笑,有一些家長會覺得孩子年齡小,做什麼都沒關係,不用問他們的意見。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大聲鼓勵孩子,“不想做的事就大聲說出來,媽媽永遠支援你!”父母站在孩子這一方,孩子會更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多理解包容孩子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自家的孩子被別人開玩笑,不是什麼太大的事情,只不過是玩笑話而已,可是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對他們造成傷害。
一旦出現了問題,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時得安慰自家的寶貝,不要批評他們,防止孩子出現更多的傷害。
逗孩子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開心,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增加相互的愛。而不是把小孩子當作大人娛樂的工具,甚至一時把握不好尺度,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身為父母,當面對有人不合理地逗自己孩子的時候,我們應當勇敢地挺身而出,和孩子站在一邊,對不合理的行為加以制止。
畢竟,和麵子相比,孩子的身心健康對父母來說要重要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