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系列評論】
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針對校園食品安全的特殊性,最重要的是從源頭上做好把控。校園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學習“規矩”的地方,同樣的,保障學生的飲食健康安全以及營養需求,也不能少了政府部門給校園食品安全立的“規矩”。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力量。近日,在以“多方協同共築未成年人‘舌尖安全’”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分論壇上,部分企業的代表分享了他們在“助力守護校園食品安全”上的經驗和做法。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校園食品投入了極大關注。《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提到,學校集中用餐應當堅持公益便利的原則,圍繞採購、貯存、加工、配送、供餐等關鍵環節,健全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營養健康。
關注校園食品安全,就不得不關注食堂用餐安全。在大家的普遍認知中,無論企業食堂,還是學校食堂,食材相對安全有保障,比外出就餐更讓人放心。再加上疫情以來,食品安全問題愈發敏感,一些學校禁止了外賣,對學生來說,食堂幾乎成了用餐場所的唯一選擇。
顯然,校園食堂是食堂中的一類。那我們就先看“食堂”。既然“吃食堂”讓人相對放心,那為什麼我們還要關注其安全問題呢?坦白講,有不少單位的食堂在經營權獲得方面存在“灰色”地帶,使得其經營管理具有較強的特殊性,再加上建在單位內部,使得外部監督監管比較薄弱。而且,單位食堂的經營權往往具有獨佔性,缺乏競爭,食品品質的提升缺少壓力和動力。當然,單位裡的食堂也需要接受檢查,但那層“保護殼”常常讓這種檢查成了早有準備的“應付差事”。而且,一些單位食堂的經營油水很大,容易成為領導親屬的生意,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突擊檢查出了問題,也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陷入懲處不力、整改草草了事的怪圈。
再來看“校園食堂”。校園食堂服務的特定物件,決定了其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從保護學生的角度來看,校園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更為敏感,更加特殊。校園食品質量關係到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牽動著家長的神經。特別是,中小學及幼兒園食堂的服務物件基本是未成年人。由於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發育不成熟、鑑別能力低、自我保護意識較弱,他們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不一定能第一時間提出來,倘若等到監護者反應過來,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救助的最佳時機。
此外,從已曝光的事件來看,校園食堂管理相對封閉,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食材安全和就餐衛生環境有保障,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校園食堂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是大事故。而且,孩子的健康受到威脅,家長很難做到情緒穩定,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情緒更易被煽動,更難平復。這些特點都增加了校園食堂餐飲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和難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針對這樣的特殊性,最重要的是從源頭上做好把控。校園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學習“規矩”的地方,同樣的,保障學生的飲食健康安全以及營養需求,也不能少了政府部門給校園食品安全立的“規矩”。當然,在學校逐步轉變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思路的同時,家庭、企業、社會等各方力量也要做好監督和配合,以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健康。(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