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就在李想微博揭發汽車音響貼牌的微博之前1年零3個月,高合汽車官宣了與Meridian英國之寶聯合完成HiPhi X音響調校的新聞。重點是調音、音響系統,而如果網傳的50名聯名投訴車主買車前仔細看看這條官宣,那當今的事兒大機率就不會鬧的這麼大了。

2022年7月8日,李想在微博上揭開了汽車音響多年以來的一個潛規則,“部分豪華品牌上使用大名鼎鼎的高階音響品牌,大多隻是授權貼牌。”微博的後半句則是,理想汽車是不玩這種潛規則的,用最好的硬體、自己做軟體並邀請頂級調音師加入、讓這種音響成為理想的標配。

因為敢說,會說,在汽車營銷領域,中國的李想、美國的馬斯克,二位都有著海量的擁躉,甚至能因為自己的很多觀點直接改變行業原本的發展形態。比如,李想在微博上炮轟“電動車60km/h時速等速續航做標定,是丟人的宣傳手段”,之後很快的這種行為在行業裡開始消失。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比如,馬斯克對自動駕駛的相關炮轟,以及自家對自動駕駛純視覺技術路線的發聲,也直接改變了不少車企原本的技術規劃,選擇跟上特斯拉模式。

當然了,揭露潛規則這種事兒,是有尺度的。李想此次所說的,提及的是“部分豪華品牌”這個關鍵詞,不過他並沒有繼續延展至合資品牌、中國品牌身上。

話題可以剋制的聊,但顯然事實不會因此而消失。

汽車行業的潛規則,其實有數不清的多

音響貼牌這種營銷手段,其實只是汽車產業中的冰山一角,如果細分來看,這些年消費者幾乎經歷過了整車各個技術環節的各種套路。

高合音響事件之後,很多汽車大V拆開了自己的車進行驗證,目前你我能看到的情況大多數是“只有音響罩外殼上印著音響品牌的logo”。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但,這並不意味著車企會被一杆子打死,因為部分領域是資訊不對等。比如,有大V拆開柏林之聲,內部只有車企的相關零部件編號,並無音響品牌的相關文字。但,熟悉柏林之聲的人都知道,它的汽車音響裝車模式,是不外供,只和汽車主機廠OEM之間進行單獨供應與研發裝車,這也就是你很少能在市面上見到柏林之聲車用音響改裝的原因。

音響圈裡也有很多較真的車主給柏林之聲進行過郵件確認,得到的答覆是,只供應給汽車主機廠。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顯然,很多人即便拆開了自己的汽車音響,得到的答案也大機率是本糊塗賬。相關的邊際效應是,汽車改裝圈經過這件事,音響的熱度降到了一個新的冰點。隨便改改主音響至少價格在1萬元人民幣以上,得知自己改的還可能是貼牌貨,自然讓人興趣乏乏。

至於高合汽車此次所面對的危機公關事件,還要時間來進一步沉澱,如果積極溝通+有效補償到位,車主的火氣是可以消的。

當然了,凡事無絕對,即便是主機廠+音響品牌確實有深度合作模式的,也並不能意味著什麼。就比如大眾+丹拿的配合,在2010-2018年間,一直是汽車媒體強烈不建議車主進行選裝的專案。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除了音響之外,這幾年我們還經歷過太多的這一類潛規則事件,有的被揭發出來,有的毫無聲息。

比如,出現過很多次的“鋁換鋼”事件,2020年時德系豪華車被爆出前機蓋、翼子板等,海外為鋁材,中國國產後換為鋼材;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比如,2015-2020年年間,部分美系豪華車打出了全鋁車身的口號,被媒體驗證為鋼+鋁+合金後,引起大量討論,後在自己的營銷詞彙中不再提及;

比如,部分日系車企在2014年之後開始換裝CVT變速箱,並提及了“終身免維護”的關鍵技術特徵,但實際上變速箱油和液力變矩器變速箱的更換週期相仿,終身免維護只是其實驗室可達到的效果;

再比如,近幾年的各種智慧汽車不斷增多,很多車企在遇到車主反饋問題時給到的解決方案,都是OTA升級,但最終的結果是有人在OTA升級無法達到效果後,又給出了直接升級硬體的方案。

除了上述案例之外,我們還遭遇過輪胎方面的營銷案例、發動機引數方面被質疑虛標的案例、電動車續航的案例、自動剎車的案例、自動駕駛的案例。數量很多,不勝列舉。

涉及汽車營銷,有沒有車企是白蓮花?

車企之中,是否有絕對完美不犯錯的?答案是否定的。車企的背後主體還是人,而只要是人,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且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儘管車企的營銷手段內卷嚴重,真正惹出大麻煩的是那些出現在歷年315晚會以及銷量斷崖式下跌的車企,要麼是被監管部門所處理,要麼是被市場所拋棄,沒人逃得過因果的深層規律。

而為何,會有大量的此類案例發生,本質上原因有2點,第一點是車企總想靠創新去建立市場優勢,相關機構不可能進行提前監管,那會抑制行業創新;第二點是,汽車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如果是有真本事的車企,那技術和營銷和匹配之間錯位較小,消費者可以接受,而如果是沒什麼真本事的車企,那就會遭遇“玩陷了”的局面。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說到底,是宣傳和事實之間的出入太大,就會引發大爭議。

而當前,你我所遭遇的各領域消費品之中,營銷方式變著法的在“廣告法”紅線下方試探。廣告法規定,企業在官方廣告宣傳中,除非有事實依據且能完整清楚表述,否則不可以使用“最”“首個”“獨家”“唯一”等絕對化詞語。

企業的營銷破解方式則是,不由官方口徑表述、自己創造新詞彙、側面帶來使用者感知。

不由官方表述很好理解,藉由第三方傳達其產品、品牌優勢,最終達成銷量的提升與精進。在個人媒體、流量平臺、短影片等媒介方式不斷增多的當下,絕對化的詞語可以這一種方式表述;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自己創造新詞彙的案例更多,手機領域中,安卓機皇這種詞比比皆是,幾乎是每家主流大廠的旗艦新品訊息放出時,都會被套上的詞彙。

更有甚者,還有雷軍的金句頻出,比如安卓之光等膾炙人口的詞彙。

側面帶來使用者感知,則是當下汽車主機廠比較常用的招式,在符合限行廣告法要求的前提下,要麼利用個人媒介、要麼特別細化的給到自己在某一細分市場裡的定義。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比如,李想說理想L9是500萬內最強,就是典型的細分市場裡規避行為。沒有明確說某一方面最強,同時也是CEO的個人行為,屬於廣告界定的相關模糊區域。

全世界消費者都難,辦法在哪?

老話說,買的不如賣的精,人類社會進入交易後,類似的事情就在一直出現。

作為擁有上萬個零件的商品,被譽為工業皇冠的汽車,其複雜程度普通消費者無法破解,甚至是車企的工程師也只能對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解析與更正。

所以,可以預計,之後例如音響貼牌、鋁換鋼、OTA升級等營銷與現實錯位的話題還是會繼續誕生。作為中國消費者,原本面對這些局面時的辦法並不多,但好在一切都在發生新轉機。

2008年前後,中國私家車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就在那一時期,消費者遭遇了很多汽車相關的新問題。也就在2009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了《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的第一次修正。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後又在2013年10月2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國家管理層面,對於此類事件的監管意願是不斷加強的。譬如,近幾年,越來越多車主起訴車企“退一賠三”等案例的勝訴,比如韓潮起訴特斯拉官方銷售事故車,涉嫌銷售欺詐勝訴等。

但,因為司法訴訟流程的時間長、取證困難度、庭外影響等很多變數,以及我國的消費者維權意識尚處於成長期等。當前消費者面對車企時,還是偏弱勢群體。

所以,此次的高合事件背後其實有還有一個關鍵詞,網傳50名車主聯名。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注意高合車主的使用者畫像,Hiphi X的指導價為57-80萬元,根據我們此前的採訪,家中至少有1輛以上的豪華車,且高合的話題度多與保時捷等品牌相關。換言之,從購買力等角度看,高合用戶是實打實的社會中堅力量,有相對常人明顯更強的社會資源調動能力,高於BBA使用者。而50名車主的聯名,看來則有些“抱團取暖更有力量”的味道,這背後所體現的,其實還是對其群體應對當前司法訴訟流程的信心問題。

而這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需要時間、需要監管進化、需要法條的修訂、需要消費訴訟類大環境成熟。

畢竟,汽車產業的規則多如牛毛,且還在不斷生長,消費者在沒有武器之前,很難撼動車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158 字。

轉載請註明: 汽車業的潛規則有多少?只靠李想揭發音響貼牌可不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