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頌・年代人物話變遷】42歲裝調工楊章琴:從三線基地到現代化航天企業

  42歲的楊章琴是貴州航天控制技術有限公司慣性技術裝調車間液浮陀螺裝調工、組長。

  2000年,楊章琴從遵義航天工業學校畢業後,分配到現在的單位(原單位名“O六一基地”)從事慣性器件裝配工作。

  作為和軍工行業密切相關的企業,當時的“O六一基地”經常接到一些與國防軍工相關的重要任務。“一般情況下,這些任務都是以代號來下達的,大家不知道生產出來的產品具體要幹什麼用,只知道這些產品關係著國家和人民的生命。”楊章琴說,她和同事們都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每次接到任務,大家都不敢有絲毫馬虎。

  為了早日勝任崗位,楊章琴刻苦鑽研技術、請教師傅,學習掌握各種機械裝置的效能,從學徒做起的她很快在廠裡“獨當一面”。

  回憶當時工作的情景,楊章琴侃侃而談。

【祖國頌・年代人物話變遷】42歲裝調工楊章琴:從三線基地到現代化航天企業

楊章琴在顯微鏡下清洗液浮陀螺各元件

  液浮陀螺裝配屬於慣性器件精密裝配,顯微鏡對於液浮陀螺裝配的員工來說,就是他們的第二雙“眼睛”。高潔淨度要求的液浮陀螺,清洗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白點都可能導致產品的不合格。因此,他們經常需要在60倍的顯微鏡下進行各元件的清洗。

  “以前廠裡在技術、財力等方面並不具備絕對優勢,加之清洗裝置比較陳舊,大多都是靠人工操作。”楊章琴說,為了確保產品配套元件在顯微鏡下沒有任何多餘物,他們每天拿著細小的棉花籤蘸上清洗液,從早8點一直清洗到晚10點,到最後徹底清洗乾淨,棉花籤已經裝滿2個垃圾盒。

  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他們沒有叫苦叫累,只是將困難化作動力在工作中不斷歷練自己,逐漸使自己蛻變成一位合格的軍工人。

【祖國頌・年代人物話變遷】42歲裝調工楊章琴:從三線基地到現代化航天企業

工人們在百級間裝調液浮陀螺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液浮陀螺市場需求越來越大,2012年,公司引進了水基清洗裝置,經過水基清洗的零元件多餘物有了明顯的減少,有時基本看不到多餘物,在精洗時速度也有了質的飛躍。

  不僅如此,裝置已基本實現機械化,無論是產品精確度、生產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現在,車間大多數零元件在進行裝配前都會先進行水基清洗,然後再精洗,不僅提高了清洗效率,還降低了員工的疲勞強度。

  進入“十四五”時期,公司也成為推動貴州工業建設的“排頭兵”,從歷史產物的三線軍工企業,蛻變成現代化的高科技軍工企業集團,形成了以高階技術裝備、控制系統及精密儀器、資訊科技為代表的發展格局,多項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軍工人以最初的心,行最遠的路,追最真的夢。楊章琴並不覺得每天重複同樣的工作很乏味,“我就是一名普通工人,時代的變遷讓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很有幸福感,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安心好好奮鬥呢。”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79 字。

轉載請註明: 【祖國頌・年代人物話變遷】42歲裝調工楊章琴:從三線基地到現代化航天企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