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武漢最佳化調整社群力量、聚焦做精小區服務、督導社群工作者深耕小區
整合組建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網格化管理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執法中心等3個公益事業單位,增加街道行政和事業編制5371名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成立4629個小區黨組織,建立2319個小區黨群服務驛站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廖君 王自宸
針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暴露出的社會治理短板,答好“時代必答題”,武漢市積極將黨的“神經末梢”與城市治理的各方力量融合,賦能街道社群、做精小區服務、構築社群工作者職業體系……武漢市正推動社群實現高效能精細治理,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2020年2月7日,武漢市中華路街西城壕社群黨委書記翁文靜(右二)與志願者柳瑩(右三)、張琦(右一)上街進行防疫宣講 肖藝九攝/本刊
貼身服務拉近民心
在常青花園第二社群,這個社群有14名社群工作者對應服務5257戶、1.3萬餘居民。社群工作者們對行動不便的居民和空巢老人堅持上門服務。“社群幹事小劉太貼心了,每天都來看望我們。”“今天身體不舒服,多虧了我們的社群幹事幫忙跑腿買菜。”這是社群工作者們每天入戶關愛高齡獨居老人的日常情形,這些精準貼心服務得益於常青花園社群管理辦公室強化小區力量,提升了小區建設標準化和精細化水平。
武漢市民政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武漢全市常住人口超過1100萬,共劃分為1400餘個社群。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底座”,絕大多數社群長期面對人手緊缺、事務繁雜的“老大難”。特別是去年疫情期間,武漢市對所有小區實行封控管理,社群工作者成為資訊採集、組織居民團購、幫扶特殊群體、協調患者就醫等多項任務的主力軍,工作壓力瞬間倍增。
儘管社群工作者拼盡全力,但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當時,武漢市緊急部署各機關單位黨員幹部、招募志願者到居民小區,為封閉在小區裡的居民提供服務。在70多天的封閉期間,這些黨員幹部堅守勸阻崗、清潔崗、配送崗,充當守門員、巡邏員、解惑員,有效減輕社群工作強度,使居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社會保持穩定,為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果作出了積極貢獻。
疫情過後,武漢最佳化調整社群力量、聚焦做精小區服務、督導社群工作者深耕小區。
“能否給電梯加裝扶手?”家住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東湖新城社群的容利芬日前在社群工作群發言。社群工作者徐丹很快回復:“馬上協調。”3天后,電梯扶手即安裝到位。徐丹介紹,東湖新城社群有3300多戶居民。疫後社群的網格數量由8個增至12個,每名社群工作者服務居民戶數由平均500多戶減至300多戶。網格變小,方便了社群工作者更精細地服務居民。
給街道減負賦能
“1個多月前,我們發現漢江邊防洪林中有處私搭的棚子,彙報請示後依法予以拆除,前後只用了兩天。”武漢市漢陽區一位街道聯合執法隊隊員告訴記者,街道管理日趨高效,得益於武漢市街道管理體制改革。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則放、權責一致”原則,疫情過後,武漢積極推動重心下移,權力下放,將基層有需要、能承接的審批、服務、執法等許可權賦予街道。同時,最佳化街道黨政機構設定,整合組建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網格化管理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執法中心等3個公益事業單位,增加街道行政和事業編制5371名,逐步實現審批服務一個視窗、指揮排程一張網路、綜合執法一支隊伍。
此外,針對社群工作者收入偏低、隊伍老化、人員流失等問題,武漢市致力於補齊街道“小馬拉大車”短板,提高社群工作者薪酬待遇、建立職業化發展體系,提升他們的職業歸屬感、工作積極性。
2020年,武漢市、區兩級財政增加投入8億元,按標準落實社群工作者報酬,社群工作者人均年應發報酬達到7.36萬元,較之前增長了79.4%;實行事業崗位管理後社群書記人均年應發報酬達到13.3萬元。
再者,去年4月份,武漢市制定出臺了《武漢市社群工作者管理辦法》,經過近1年落實,初步建立起進出有通道、履職有目標、考核有標準、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激勵有機制的“四崗十八級”社群工作者職業體系。
改革之後,社群工作者選聘一度出現30個崗位3000名大學生競爭的火爆場面,社群工作者日益成為令人尊敬、羨慕的職業。
“現在每月工資提高到近4000元錢,晉升也有盼頭。”漢陽區江欣苑社群工作者陳莉每天7點多就來到社群黨群服務中心整理工作日誌,一天至少走訪10戶困難群眾是她給自己定下的日常工作目標。
武漢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延續疫情期間黨員幹部下沉帶來的良好成效,疫情過後武漢市進一步推動黨員幹部常態化下沉,全市1793個單位黨組織、14.9萬名黨員幹部到聯絡地和居住地社群報到,帶頭服務群眾,帶頭參與小區治理。
擦亮基層紅底色
不斷夯實的基層力量,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奠定基礎。
從去年5月開始,武漢市加快將黨的組織和工作向居民小區延伸。根據安排,小區黨組織依據小區規模等條件實施單獨組建或與相鄰小區聯合組建,小區黨組織書記由小區所在社群“兩委”成員兼任,吸納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社會組織中的黨員負責人以及居民黨員代表為兼職委員。
記者在武漢市洪山區綠汀雅境小區看到了一份小區黨建組織架構圖:小區黨支部書記由社群“兩委”成員擔任,兩位副書記一個為業委會主任,一個為物業公司經理。以小區黨支部為圓心,環繞2家下沉黨組織、49名自管黨員、258名下沉黨員、3名社群工作者。
綠汀雅境小區黨支部書記熊旭介紹,2020年6月小區黨支部成立以來,協調解決了外牆脫落、電梯大修、監控系統改造等工作,讓居民看到黨員身影、聽到黨的聲音、感受到黨的力量。
小區建起了黨組織,居民有了主心骨。針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業主權利和物業管理問題,武漢探索在小區打造“紅色業委會”,試點建立業委會候選人資格“負面清單”,明確提出業委會候選人中黨員比例不低於60%,確保新一屆業委會在黨的領導下服務居民。
此外,武漢市還注重擦亮物業企業紅的底色,在市區全覆蓋成立16個物業行業黨委,建設48個物業行業基層黨組織示範點,並將物業企業黨支部納入各社群“大黨委”,推動實現組織聯建、要事聯商、矛盾聯處、服務聯評,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
“社群的人情味越來越足了。”綠汀雅境小區居民孫文秀說,有事情共同商量、有問題一起解決,幹群、鄰里關係明顯改善。
武漢市委組織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成立4629個小區黨組織,建立2319個小區黨群服務驛站;深化落實小區“三方聯動”服務機制,一年來受理群眾訴求9068件,滿意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