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9月3日報道,日本首相菅義偉宣佈不再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這意味著他將於9月底卸任首相一職,而其目前支援率已跌破30%。影片/新京報我們影片
伴隨日本首相菅義偉突然宣佈退選自民黨總裁,執政的自民黨將加緊選出一位新總裁,日本政壇博弈鬥爭正變得日趨激烈。
據日本《每日新聞》9月5日報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已向周圍人士表態將支援高市早苗競選自民黨總裁。截至目前,只有前外相岸田文雄明確表示參選自民黨總裁,而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現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自民黨現代理幹事長野田聖子則先後表示有意參選。
此外,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自民黨現政調會長下村博文則分別表示正在研究是否參選。有日媒評論稱,即將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將是一場混戰。
“奧運年,首相下臺”的歷史魔咒
菅義偉的黯然離場使得“奧運年,首相下臺”的歷史魔咒再度上演。參考戰後日本政治史,一個頗為特殊的現象就是,每當日本舉辦夏季奧運會或冬季奧運會的時候,都會有首相下臺的事情發生。
比如,1964年10月戰後日本首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時任首相池田勇人在奧運會閉幕後的第二天宣佈辭職;1972年2月北海道札幌冬奧會舉行,而同年6月,時任首相佐藤榮作突然宣佈辭職;1998年2月長野冬奧會舉行,而同年5月,因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大敗,時任首相橋本龍太郎引咎辭職。
2020年是東京奧運會原定舉辦的年份,但因新冠疫情等原因延期至2021年,而去年安倍晉三與今年菅義偉的先後下臺,似乎再次印證了日本政壇“奧運年,首相下臺”的歷史弔詭。
日本首相菅義偉上任僅一年,為何不參選?誰可能成為下一任首相? 影片/新京報動新聞
菅義偉政府政治遺產的正反兩面
在日本政界,對於任何爬到權力頂峰的人來說,都渴求留下一番影響後世的業績,且希望能長期執政,菅義偉同樣不例外。儘管只擔任了將近一年的首相,但客觀而言,菅義偉還是留下了一些個人政治遺產。
比如,菅義偉政府提出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透過相關立法。這不僅是日本首次將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寫進法律,而且也是作為主要發達國家,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做出的積極貢獻;菅義偉政府還成立了數字廳,為促進日本數字化程序、提升政府部門數字化行政效率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此外,菅義偉政府還透過向企業施壓的方式,成功下調了長期高漲的手機通訊資費,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日本民眾的生活負擔。2020年9月,就任首相後,菅義偉曾將內閣定位為“為國民工作的內閣”,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他也確實為日本民眾做了一些實事。
但作為硬幣的另一面,菅義偉政府也被詬病缺乏長遠發展規劃。作為國家的領導者,菅義偉沒有向民眾闡明將把日本引領向何方,也沒有提出任何長期的發展規劃。這無疑是領導者的失職。
這也解釋了為何菅義偉政府不顧國內外輿論強烈反對,執意將核汙染水排放入海,以及為何採取積極的親美政策與消極的周邊外交政策,致使過去一年,中日、日韓、日俄關係均有不同程度的倒退。
從一個更為深層次的角度來看,正是缺乏對內政外交的長遠穩定規劃,使得新冠疫情之下的日本民眾看不到國家的未來,使得自民黨內對菅義偉失去了信賴,進而導致他不得不面臨黯然下臺的窘境。
無論誰當選,執政之路必將充滿挑戰
時下,伴隨菅義偉宣佈退選,導致原本可預期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增添了諸多變數。
如果僅從社會民意來看,河野太郎與石破茂是下任總裁的熱門人選。《日本經濟新聞》8月31日釋出的一項關於“誰最適合下任自民黨總裁”的民調顯示:河野太郎以16%居首,石破茂雖位居第二位,但與河野僅有十分微小的差距,而岸田文雄則以13%位居第三位。
自民黨政治家,在日本社會擁有較高人氣和知名度確實重要,但並不意味著這就能完全轉化為黨內影響力,因為日本民眾根本不能參與到自民黨總裁選舉的投票之中。
實際上,結合1955年自民黨成立至今的歷史不難發現,總裁選舉大多是黨內各派系博弈的結果。雖然在社會人氣和知名度方面不如河野、石破,但岸田文雄在自民黨內的影響力卻遠高於他們,且前首相安倍晉三、財務大臣麻生太郎等自民黨大佬均以不同方式表態支援岸田,這也就提升了他未來當選的機率。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回應菅義偉此次棄選決定時表示,非常遺憾,但他是為國家著想。 影片/新京報我們影片
當然,選舉總是充滿變數,亦如去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菅義偉成為最大黑馬,今年同樣不排除黑馬的可能。
按照日本政治傳統,由於自民黨長期佔據國會多數席位,所以自民黨總裁往往就是日本首相。然而,不論誰當選新任總裁,其接下來的執政之路必將充滿挑戰。
一方面,新冠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新任首相能否成功帶領日本民眾取得抗疫勝利,無疑是其能否長期穩定執政的關鍵;另一方面,日本將於10月舉行眾議員選舉,明年夏天還將舉行參議院換屆選舉,自民黨的選情並不樂觀,不排除失去國會“穩定多數”席位的可能。
因此,接下來的自民黨總裁選舉固然激烈,但選後日本政局的走向更為值得關注。如果在自民黨新任總裁選舉中,未選出一位具有長遠發展眼光、能帶領日本長期穩定發展的政治家,那麼不排除未來將再度出現日本首相頻繁下臺的局面。
特約撰稿人 | 陳洋(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