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據媒體報道,曾被國際航空聯合會列為最安全飛行器的載人熱氣球,近兩個月裡,已在國內發生3起人員墜落事故,引發各界關注。有關專家表示,隨著低空領域逐漸開放,熱氣球飛行從一個專業體育專案,逐漸轉型為商業活動、旅遊觀光專案,出現了規模性載客。然而國內熱氣球行業裡,以旅遊觀光為代表的載人熱氣球活動,其執行規範仍是空白,這是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
安全不能靠生命提醒
熱氣球曾被國際航空聯合會列為“最安全的飛行器”,但事實上,安全是相對的,再發達的技術、再完美的資料都保證不了百分之百的安全,氣象、風速、裝置、燃料及操作等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成為隱患,造成傷亡事故。人們喜愛熱氣球專案,也因此,越來越多的旅遊景點開設了熱氣球觀光遊。問題是,在賺錢過程中,有些景區是不是放鬆了相關安全保障?比如,天氣是熱氣球飛行的關鍵條件之一,工作人員在執飛前要加強氣象研判、做好應急預案,像“突然颳起大風”之類的情況本應是應急預案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再如,對相關設施裝置的安全性,是否嚴格落實了飛行前的檢查、定期維修養護,等等。
安全性,本應該、也必須成為旅遊業競爭力的一部分。很多時候,遊客前去旅遊,是天然以為這些專案是安全的,對景區服務首先是信賴的,直到他們遇到了危險,才發現自己是完成了景區商家的一次實驗。這種“後知後覺”,其實就是景區對遊客的不負責。所以,必須申明,安全效能,應該提前得到保障,風險提示,必須提前告知遊客和景區工作的應聘者,而不是用生命的代價去一次次地縫補漏洞。對於這些景區,不僅要有停業整頓,要有對遇難者家屬的道歉賠償,還要有日常的監督和警示。
熱氣球行業為何亂象紛呈
想要生產熱氣球,必須持有民航部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型號認可等資質證書。據悉,全國目前僅有3家廠商可合法生產“自由飛熱氣球”,這3家企業生產的熱氣球加在一起的年銷量僅為200個左右。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電商平臺的商家僅一個月就能賣出200多個,這無疑給後續使用埋下了隱患。同時,“山寨”的可能還有飛行員和俱樂部。比如,一些“山寨”熱氣球廠商稱,買熱氣球可免費培訓飛行員,培訓證書全國通用。而事實上,熱氣球的飛行員應經民航部門認定的、有培訓資格的正規機構實操訓練,且須透過理論筆試和飛行考試後才能取得飛行執照。同樣據報道,現在全國沒有資質就隨便飛的俱樂部少說也有上百家。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熱氣球的商用亂象紛呈,但它並非沒有行業規範。像生產製造需要《生產許可證》和《型號認可》,實際使用還得辦《標準適航證》。而一些機構經營商業飛行和培訓專案,還需要《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以及《執行合格證》。另外,2016年頒佈的《熱氣球運動管理辦法》,對熱氣球飛行員標準、熱氣球適航證、熱氣球俱樂部運營標準等同樣有一些詳細的規定。然而問題在於,這些五花八門的證件要求,以及規定和管理辦法,和當前熱氣球商用的實際市場情況存在著明顯的不適配。而且,熱氣球商業運營的具體歸口管理,也存在著權責不清的問題,有的環節是民航局,有的環節是體育部門,還有的歸地方公安管轄,多頭管理很容易演變成“九龍治水”。
“山寨”熱氣球亟須“真監管”
類似這些問題,說到底還是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從熱氣球的生產製造,到商業飛行的運作規範,方方面面的行業監管都出現了脫節。於是,沒有運營資質的商家,安排未經專業培訓的操作人員,用“山寨”廠家的產品,進行商業載客飛行,出現事故自然難言“意外”。資料顯示,熱氣球的商用,還處在快速爆發的市場上行期,不少景區將熱氣球飛行當作吸引遊客的網紅專案。在此前提下,基於連續的事故教訓,理應及時填補監管空白,嚴格產品質量把關和行業准入門檻限制,讓熱氣球從生產到飛行的各個環節都做到有據可依。
亂象的存在呼喚監管的合力。誠如有律師表示,有關監管部門要開展風險評估,對熱門遊樂設施使用情況定期採取綜合安全檢查,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各種專項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相關從業者也應增強守法自覺。比如,產品是否合格廠商心知肚明,縱容“山寨”熱氣球上市,無疑是在埋設不定時炸彈,商家對此理當規避;景區要為遊客和工作人員的安全保駕護航,警示標誌和安全提示等必須到位,裝置的後期維護保養也要及時跟上。惟此,才能最大程度杜絕事故的發生。
微言大義:
@衝浪選手陳冠希:掉下來的人當時是有多絕望啊!
@zu海洋:所以不能亂搞,沒有專業指導的專案,就盲目搞起來……
@你少吃點飯吧:這種活動就得做好培訓和相關應急啊!
@締造手遊:這個熱氣球近來出事頻繁,要出臺管理辦法了!
@夢幼:這種本身就有危險的娛樂專案,自己還是悠著點兒。
@Yjx敬賢:願意外事故不再發生,逝者安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在熱氣球人員墜落影片的留言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絕望”。很多人心目中原本富有浪漫色彩的熱氣球,近期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變成了“奪命利器”,這並非偶然。國際航空聯合會所謂“最安全的飛行器”,其前提應是建立在完備規範和嚴密監管之下的。而在國內,從生產、銷售到運營,熱氣球行業都處於“脫韁”狀態,又怎能不野蠻生長和帶來反噬?痛定思痛,亡羊補牢,我們需要馬上行動起來,以避免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