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沙特咬定不增產 拜登找油無功而返

由 南門語山 釋出於 綜合

在以色列被網民吐槽,在巴勒斯坦遭民眾抗議,在沙特受記者質問,美國總統拜登任內首次中東行收穫寥寥。就連被認為是最重要任務的“找油”,也沒有得到沙特明確的提高石油增產承諾。而近期,國際油價大起大落,已經行至熊市邊緣,拜登此次找油的結果,是短期內油價的最大變數。

增產要看歐佩克

當地時間7月16日,拜登離開沙烏地阿拉伯,結束了為期4天的中東之行。在這次訪問中,美阿簽署了18項合作協議,涉及到能源、通訊、太空和醫療保健等領域,但依舊沒有拜登心心念唸的石油增產承諾。

據外媒報道,美阿之間的合作協議包括與波音、雷神和醫療保健公司Medtronic、Digital Diagnostics和IQVIA的合作。此外,兩國在清潔能源、核能及鈾方面也有新的合作。

在石油這個話題上,拜登稱根據談話,預計沙特未來幾週會採取進一步措施。然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在吉達峰會發言中,對增產石油問題含糊其辭,表示沙特“有能力”提升石油產能至日均1300萬桶,但暫時沒有額外的能力將原油產量繼續提高。根據現有歐佩克+協議,沙特的產量將在8月達到每天1100萬桶。

此外,沙烏地阿拉伯外交部長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王子表示,在上週六的美阿峰會上,雙方並沒有討論石油問題,並強調歐佩克集團將繼續評估市場情況,然後採取措施。“我們聽取全球的合作伙伴的建議,尤其是消費國,但歸根結底,歐佩克會跟隨市場形勢,根據需要供應能源。”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能源分析師本·卡赫爾說:“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8月3日的歐佩克+會議上。如果沙特和阿聯酋想要提高產量,他們將透過該次會議來實現。但我們認為,石油的需求正在下降,我不確定這些國家是否會相信市場需要更多的原油供應。”

沙特外交大臣Adel Al-Jubeir則稱,這與協議無關,而是沙特長期以來的政策,如果市場存在潛在的短缺,沙特將與歐佩克夥伴和歐佩克+夥伴增產來解決問題。他表示關於石油的決定都將基於基本面,“而不是投機、情緒或是地緣政治”。

拜登的“閉門羹”

找油,是拜登此次中東行的主要任務之一。外界普遍認為,拜登此次來到沙烏地阿拉伯,是希望說服這個歐佩克組織中的重量級石油輸出國增加石油產量。

數月來,美國國內油價飆升,通貨膨脹高企。就在拜登啟程訪問中東的當天,美國勞工部公佈最新資料,6月美國CPI同比增長9.1%,遠高於市場預期。創下40年來新高,其中近一半的漲幅是能源價格上漲帶動的。

此外,拜登即將迎來在11月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最新的民調顯示其支援率甚至不到30%,創歷屆總統最低水平。

此前,拜登一直試圖穩定油價,甚至多次釋放石油儲備,但收效甚微。而俄烏危機爆發後,歐洲對俄能源禁運更是造成巨大供應缺口。“漂浮在石油上”的中東,由此成為重要“變數”。

美國此前已多次施壓歐佩克+,但後者最終僅同意小幅增產。摩根大通油氣行業研究主管馬利克還指出,沙特自身對快速增產較為謹慎,認為需要足夠的儲備才能應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任何變化。

早在3月,白宮曾試圖安排拜登與重要產油國沙特及阿聯酋領導人通話,商討遏制油價。但卻吃盡“閉門羹”,無論是沙特王儲還是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都拒接拜登的通話。

穆罕默德此次則表示,目前的高通脹水平是由不切實際的排放政策導致的,需要對化石燃料和清潔能源技術進行更多的投資以滿足全球需求。目前海灣國家正在增加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投資,但它們也強調化石燃料對於全球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外界也對此早有預判。彭博社此前稱,拜登可能只會獲得“象徵性”石油增產,對降低美國國內油價沒有多大幫助。美聯社則認為,包括沙特在內的歐佩克+面對美國的要求可能會保持謹慎。

國際油價能降溫嗎

進入2022年以來,國際油價一路狂飆,數度突破每桶120美元大關。然而自6月拜登宣佈訪問沙特以來,原油價格已下跌約17%,布油也下探到100美元/桶以下。但在美阿峰會之後,布油已重新漲回100美元以上。

另一方面,全球原油供應吃緊局面仍未改善,油價整體依然處於高位。歐佩克近日釋出的首份2023年石油市場展望報告稱,市場緊縮狀況並未得到緩解,預計明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將比供應的增長多出100萬桶/日。

為填補這一缺口,歐佩克需要大幅提高產量,但由於投資不足和政局不穩定,成員國已經遠遠落後於目前所需的產量。高盛能源研究部負責人Damien Courvalin稱,當前供應吃緊局面持續存在。即使拜登說服歐佩克增加供應,情況也只能暫時緩解,無法解決整個能源市場投資不足的問題。

此外,歐佩克秘書長穆罕默德·巴爾金多在本月初意外去世,成為影響油價走向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表示,巴爾金多在聯絡OPEC產油國過程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不僅維繫住了原來的成員國,還促進OPEC成員國與俄羅斯等其他產油國之間聯絡得更為緊密,推動OPEC和非OPEC的產油國共同減產。

但楊水清指出,巴爾金多去世之後,繼任者是否有較強的組織能力,抗住美國施壓產油國要求增加產能的壓力,仍具有不確定性,油價的波動可能會加劇。

“只要產油國之間具有團結性一致性,就能一直把油價維持在高位。但俄烏衝突之後,盧布在升值,同時外匯收入在增加,這恰恰是歐美不願意看到的,歐美可能就會對其他產油國施壓,共同壓低油價。”楊水清說。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