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油紙傘是湖南省長沙市的傳統手工藝品。長沙的油紙傘業有史可查、最早的傘店是清代咸豐年間,由陶季橋承襲父親做紙傘的手藝,在北門口開設“陶恆泰”紙傘店。

近代,在湖南商人中,有湘陰、湘潭、長沙人在漢口經營傘業,先後達10餘家,大多集中在漢口漢正街西關帝廟附近。有一家叫“蘇恆泰”的,特別有名,經過數十年的經營,擁有近200人,年經銷量達到10萬把。在漢口,享譽很高,民間傳說不脛而走。說有一次漢正街某巷子失火,有一人撐開“蘇恆泰”的傘從樓上跳下來,傘居然沒有壞,人也沒有傷,搞得有點像降落傘一樣。使用得當,一把傘可用8到12年。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朱漢昌收藏


蘇恆泰的創始人是蘇文受,湖南長沙東鄉石門坎村人,少年時在長沙“陶恆泰”學做紙傘,藝學成後幫師數年回家種田。1862年攜妻來到漢口,在礄口西關帝廟租房定居。先是在集稼嘴一帶代客修理雨傘,維持生計。他覺得湖南雨傘還是比別的地方要好,隨後動起自己開店制傘的念頭。嘗試做了幾把,傘身堅固,防禦力強,使用壽命長。每把售價240文,牌名定為“蘇恆泰”。之所以取名“恆泰”,有不忘舊主之意,也希望能像老東家一樣長久興旺。

1864年蘇文受租到關帝廟魁鬥巷口小板鋪面一間,正式開設“漢口蘇恆泰傘店”,僱工12人,帶3個徒弟,月產銷量達5百到6百把。

蘇文受特別注重雨傘質量。選材講究:傘骨用的竹子,必須肉厚質硬,一定要湖南醴陵、茶陵產的越冬老竹。傘柄要用質地堅實的湖南益陽產的樹木。常德的桐油純潔、光澤;陝西上等雲皮紙性韌堅牢,經緯有力;湖北羅田的柿油汁清透油,粘性強耐用。結邊用自紡的土紗,因土紗吸油效能比“洋紗”好。操作細緻嚴格,用絲棉蓋頂層,中骨用頭髮繩穿結,傘邊用土紗夾頭髮繩,用粗絲線結邊。最重要的是規定傘胚製成後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連續上油三次。所產的傘晴天象張弓,一到陰天就平了。因此,蘇家的油紙傘,貨真價實,贏得信譽。

開始制傘是作坊制,一工到底。為了增產,改一工製為分工流水作業制,以7人為一組,4人做傘架(其中再按長達骨、短撐骨、裝葫蘆和傘把分工),3人格傘衣(2人裕紙、1人刷油)。進入20世紀30年代,蘇家第三代傳人為了加強市場競爭,潛心研究提高產品質量,推行傘面紙浸油工藝。傘的品種增加到花紙、改良藍面、藍面勾柄和紅面大柄4大類、21個規格,傘的抗溼性和耐用度更加提高。售傘時,當著顧客面加刷一層油,並可根據顧客要求在傘面題名或作畫。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1890年,蘇文受病逝,年僅13歲的蘇芸生不能管理業務,由蘇老夫人擔負這副重擔,業務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工人增加到100人。蘇老夫人有一套用人原則,聘用工人必須是湖南籍,這樣生活習慣一致,技術工藝相通。到1905年,月產銷量已達到4千到5千把,積累資金4000銀元。

1906年,老太太實行新舉措,採取訂立包銷合同的方式,擴充套件業務規模。她從工人中選出一位忠於“蘇恆泰”的師傅左雲程,給他300兩紋銀,讓他作代理人,回湖南湘潭縣開設作坊。雙方協議,產品完全按照“蘇恆泰”指定的原料工藝製作,全部運往漢口由蘇恆泰門市店包銷。把生產作坊向原料產地轉移,是降低成本的好辦法。

左雲程回湘潭開了家“左祥和”制傘作坊,產品源源不斷運往漢口。這種包銷方式,得到了湘潭“朱德泰”、“傅保興”和長沙“李仁和”等作坊的響應,也同“蘇恆泰”訂立包銷合同。蘇家貨源充足,於是關閉了大火路作坊。到1911年前夕,因蘇恆泰的雨傘優良,業務發達,牌子馳名省內外,曾與漢口“葉開泰”、“老九如”、“老同興”、“曹正興”等10家齊名,稱為十大名牌之一。蘇恆泰雨傘家喻戶曉。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1918年老太太過世,接手的是孫子蘇蔭泉。蘇蔭泉生於1900年,自18歲起掌管“蘇恆泰”傘店後, 他牢記祖母“創業艱難,守成不易”的訓導,苦心鑽研製傘技術,經過十餘年的學習和摸索,積累了豐富的制傘知識和營銷經驗。1928年,蘇蔭泉到湘潭設立作坊,進行自制油紙傘的工作,並陸續解除了與同業的包產合同,他運用自己的新方法將傘骨架改粗,增加用粗棉索線紗邊,用雲皮紙和淨料皮紙褙傘面,採用絲棉包傘頂,每年夏季還做一批浸油傘,這種傘抗溼能力強,傘衣堅實,能使用8到12年之久。即使用了多年出現破損後,請傘匠修補補還可繼續使用。這批加工加料製作的浸油傘並不多加價錢,夾在其正常生產的產品中隨機銷售,買到加料傘的民眾就像買到中獎彩票一樣高興!

蘇蔭泉自設作坊提高了油紙傘的質量,加快了制傘進度,也促進了銷量,年銷量很快由2萬餘把,提高到8萬餘把,“蘇恆泰”傘店再度振興。同年,蘇恆泰的油紙傘參加1928年湖北省區第一次國貨展覽會,榮獲一等獎。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據蘇恆泰第五代傳人蘇純言,此樓系老店面,後面是廠房,右邊白色的是他家住房,建於1935年,拆於2004年。


1931年武漢發大水,“蘇恆泰”的店鋪被水淹數月不能營業,好在蘇蔭泉早已花3000銀元購得原店址地皮和左側地皮一塊,隨後又花去11000銀元,興建帶鋪面西式兩層樓房一棟,新店鋪位於魁鬥巷口與關帝巷交界處,形成了3個門面,左側鋪面朝北,右側朝東,中間店面設計成弧形,其別具一格的建築構架,體現了蘇蔭泉超脫同業界的風格和創新的理念。新店址的門牌號碼為關帝巷10號。

1938年武漢淪陷,蘇家逃難回湖南湘潭,在曾經的曾國藩後花園處建立“蘇恆泰”油紙傘作坊。1941年,蘇蔭泉回到漢口,把昔日的油紙傘作坊重新開了起來。

抗日戰爭勝利後,蘇恆泰雨傘年產高達20餘萬把,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東南亞。湖北的漢川、鍾祥、沔陽一帶農民辦喜事,必定要買兩把蘇恆泰雨傘,深藍色面的給新娘,暗紅色面的給新郎,一紅一藍,“紅男綠女”,“油紙”與“有子”音近,早生貴子;傘架為“人”字形,傘,人字頭下面四個“人”字,自古寓意為五子登科。傘骨為竹,竹報平安,節節高升。民間傳說桐油可以消災、辟邪、驅鬼,桐油紙傘放在家中,當然可以平安吉祥了。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武漢解放初期,蘇恆泰湘潭廠增加直接生產學徒24人,到1953年全部人員達196人。生產房屋不夠使用,在湘潭的喇叭街購置一棟房屋作為工廠。門市銷售點設漢口關帝巷和武昌司門口,上海設立了分銷處。至此,“蘇恆泰”傘廠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傘廠,名震京,滬,聲名遠播東南亞。1954年,納入國家計劃供應軌道,由湘潭土產公司包銷。

1955年梅蘭芳大師來漢口演出,派人專程前往西關帝廟購買四把“蘇恆泰”油紙傘,並贈送其長子戲票兩張,一時在業界傳為美談。1955年國家對私營企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蘇恆泰”加入了公私合營的行列。合營後將傘廠的總機構遷至湖南湘潭,漢口關帝巷總部改為漢口營業部,蘇蔭泉擔任漢口營業部副主任直到1965年退休。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20世紀50到60年代,洋傘慢慢流行起來,油紙傘漸漸式微,但蘇家人並不甘心。1981年蘇蔭泉去世,其子蘇行康一直念念不忘發掘老工藝,恢復老傳統,因身體欠佳,未能實現願望,2007年蘇行康也離開人世。4年後的2011年,第五代傳人蘇純、蘇雷、蘇峰三兄弟成立“蘇恆泰”商貿有限公司,主要由蘇峰來經營。

為了把蘇恆泰流傳了百年的技藝給找回來,蘇峰沒少下功夫。他從小就對製作油紙傘的工藝感興趣。為了能學會制傘的整套技藝,他去湘潭拜訪學習,一位80多歲姓周的老師傅仍健在,以前是負責上桐油的,製作油紙傘最難的步驟就是熬油。蘇峰當面向老師傅請教,自己也不斷嘗試和琢磨,研製了新的配方,紙傘更加結實抗風,油亮美觀。經過10餘年磨鍊,蘇峰掌握了成熟而完整的制傘技藝。


2012年2月,武漢市漢劇團排演漢劇《宇宙鋒》採用了“蘇恆泰”贈送的仿古油紙傘作為道具傘,標誌著“蘇恆泰”產品開始進入武漢市民的文化生活中。6月,由“蘇恆泰”籌資建設的手工油紙傘湖南湘潭生產基地正式落成,為“蘇恆泰”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打下了基礎。

2013年12月,“蘇恆泰”獲得了武漢商務局老字號的認定,是對蘇恆泰品牌文化內涵的肯定。2014年6月,應法國文化界人士邀請,“蘇恆泰龍鳳油紙傘”作為武漢民間手工藝品,參加了武漢市政府舉辦的慶祝中法建交50週年民間工藝展,飄洋過海到法國,為中法人民的友好交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今天的“蘇恆泰”紙傘定位“工藝收藏品”,畢竟作為遮陽擋雨已不是蘇恆泰紙傘的功能了。五色絲線精製出辛亥革命紀念傘,歸元寺佛教傘,黃鶴樓旅遊傘。

打撈城市記憶 鉤沉三鎮往事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關於我們】


人文武漢志願者團隊是由武漢市學術、新聞、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間文保志願者,組成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文物保護社會組織。2017年12月榮獲中國文保基金會第九屆“薪火相傳——尋找中國文物故事傑出傳播者”全國十佳團隊稱號。全國文物保護與利用社會組織聯盟發起人之一。

【該內容透過維權騎士士值品牌館授權釋出】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119 字。

轉載請註明: 百年蘇恆泰,從實用雨傘到工藝收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