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扶搖九萬里”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真實的人生記錄

54歲開創中國人首次環球飛行的先河

57歲、68天、21個國家、55次起降,41000公里航程……“環球扶搖九萬里”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個虛擬場景,而是張博先生真實的人生記錄,也是他作為華人第二次進行的世界環球飛行壯舉。他說:“人生就是用來突破的”

張博的第一次環球飛行,始於2016年8月的北京首都機場,那時他已經54歲。張博出生於北京,成長於西北,後去美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併成為成功企業家。躺平的日子對他已經沒有吸引力,52歲時他考取了飛行駕照,54歲時開創了中國人首次環球飛行的先河。飛行歷時49天,長度40818公里,途經23個國家,起降44次,記錄在《從北京到北京——中國首次環球飛行紀實》裡。

張博的第二次環球飛行,源於2018年在浙江召開的名為以“年青人因科技而團聚”為號召的2050大會。“青”字在此的錯誤用法引起了他的好奇,但年“青”對年齡的新定義與他產生了共鳴,於是,他以此為契機展開了第二次環飛。2019年4月,他從美國芝加哥出發,歷經各種艱難險阻,如期趕到2019年度2050大會,在主會場的上空盤旋表演。稍作調整後,張博飛向下一站,再下一站……直至將終點落回到起點——芝加哥,完成了此次環飛。

“環球扶搖九萬里”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真實的人生記錄
“環球扶搖九萬里”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真實的人生記錄
環球追風者工作室 供圖

回望這一路的艱險,張博說:“環球飛行不是大家想象中奢華優渥、優雅休閒地環遊世界,而是實打實的人生苦旅。”飛行期間,他經歷了各種飛機故障,承受了巨大的身體挑戰和心理壓力,一路上的故事,就是一本精彩的探險集。在《環球扶搖九萬里——我的68天飛行手記》中,張博詳細地記載了他遇到的每一次險情,令人“驚”為觀止。

螺旋槳裂痕未愈 起落架又出么蛾子

張博用於環球飛行的飛機,是他私人購買的鑽石DA42,他常戲稱它為小白。

離起飛不到20小時,張博和夥伴李湘宏博士在芝加哥南郊的路易斯機場給小白例行檢查時突然發現,飛機右邊的一片螺旋槳有明顯的損傷裂痕,頃刻間,張博的腦袋像裂開了似的。他們都明白,螺旋槳是一架飛機的靈魂部件,不解決是絕對不能飛的。

張博想著一切可行的應對方案。他在回憶裡覆盤,應該是小白在機場入庫時產生的問題,但此時追究責任來不及了;致電距離最近的位於加拿大倫敦(與美國倫敦同名)的飛機制造廠諮詢更換螺旋槳,雖然航程只有2個小時,但若是把螺旋槳運過來需要一週時間,來不及;請專家來維修,但專家看了表示,除了換螺旋槳別無他法,皮球又踢回到起點。

最終,他們決定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去附近的工具店買來專用膠水,曾親手建造過一架私人飛機的李湘宏動手黏合修補,張博在旁邊配合。兩人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

雖然表面上看,修補得很好,但是,張博幾乎徹夜未眠,一直在想:萬一,這樣的修補無法承受氣流和高速旋轉的考驗,螺旋槳葉的裂紋擴大了怎麼辦?萬一,右側的螺旋槳承受不了劇烈抖動劈裂了怎麼辦?萬一……

第二天一早,在對螺旋槳葉進行了第二次調整後,張博還是決定起飛,李湘宏和新到來的夥伴王堅博士都給予了支援。張博研究了航圖,途中都是平原,且沿途機場很多,即使螺旋槳損壞,憑藉他的飛行經驗,可關閉右側發動機,靠另一臺發動機將飛機安全降落。

起飛後,飛行倒是很平穩,螺旋槳沒有出現問題,這令三位夥伴鬆了一口氣。沒想到準備降落時,起落架又出了么蛾子——指示燈不亮了。起落架如果出現故障而無法正確放下到位,著陸會遇到險情。張博立刻取消降落程式,改為復飛,同時聯絡塔臺,要求低空通場,由地面人員幫助目視確認起落架的情況。還好,塔臺最終確認起落架正常,小白順利降落。之後他們到飛機制造廠更換了螺旋槳,並進行了整體檢修和維護,小白煥然一新。

俯衝、急拉……驚魂迫降小山溝

穿越格陵蘭島是環飛上半場的一個關鍵點。按照原計劃,小白在格陵蘭島東部的康克魯斯瓦格機場加滿油後,應該有足夠的燃料飛抵冰島的雷克雅未克機場。然而,起飛後不久,飛機便遇到了厚雲層及強氣流,飛抵北大西洋原本只需要2小時的航程,張博卻花了4個多小時,才勉強飛到大西洋邊上,離目的地雷克雅未克機場甚遠。

張博看著急劇減少的油表,明白根本不可能完成飛行計劃,一旦油料耗盡墜入北大西洋,就生死兩茫茫了。此時的同伴中的電視記者大胖尤其緊張,他是揹著家人參加的環飛行動,還偷偷留了一封遺書。張博決定立刻啟用備降方案,準備掉頭飛往格陵蘭島的另一個機場—地板庫魯蘇克機場,這是一個非常小的通航機場,三面環山,跑道很短,且是砂石跑道。

張博緊急聯絡庫魯蘇克機場空管,告訴自己所遇危急情況,請求改變航向飛往庫魯蘇克機場,降落加油。空管同意後,告知另一個問題,庫魯蘇克是個小機場,還有15分鐘就關閉了,須跟機場塔臺聯絡。張博又趕緊聯絡機場塔臺,得到了同意接收的答覆。張博這才掉頭全速趕往庫魯蘇克機場。

庫魯蘇克機場在偏僻的山溝裡,四周雪山環抱,且當時狂風咆哮,燃料告急。各種限制之下,小白需要在短時間內下降13000英尺的高度,這對飛行員的駕駛技巧和心理素質要求極高。就這樣,張博深吸一口氣,回憶著之前無數次的訓練和預演,開始操作緊急下降程式。

當小白朝著機場的方向,幾乎是從高空俯衝下來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失重感讓同伴驚呼了出來,大胖的攝影機都差點掉地上,當時的情景簡直就是驚險大片。飛機貼著山尖穿梭,對著機場唯一一條跑道衝過去,但由於飛機過速未能成功。張博趕緊用力將已經衝向對面山腰的小白急急拉了起來。

最終,經過重新計算適合降落的距離與高度,張博駕駛小白繞著機場轉了一圈後,在劇烈的顛簸中,卷著跑道上的泥沙、雪水,成功降落。

加滿油後,由於機場周邊冰天雪地且荒無人煙,無法過夜,張博決定馬上起飛,夜航冰島。沒想到這個機場降落難,起飛更難。一旦操作失誤,便會撞上對面的雪山。還好,張博做到了,他駕駛著小白,載著兩個夥伴,呼嘯升空。

第三次環球飛行出發在即

夢想永無止境。張博不滿足於已經完成的兩次環飛,正在籌劃第三次環球飛行。相比前兩次,第三次環飛的特色是:五架飛機編隊,飛機型號不同,駕駛員均為華裔。

張博說,第三次環飛,他要創造兩項世界紀錄,一是編隊環球飛行世界紀錄,二是他本人是唯一的一個飛過若干次的飛行員。

環飛本來就難,編隊環飛就更難。

張博說:“1924年美國陸軍航空兵有四架飛機做了人類第一次環球飛行,完成環球飛行的有兩架飛機。還有兩架飛機沒有完成,其中有一架飛機到現在連人和飛機都沒有找全,兩架完成的飛機分別放在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博物館和西點軍校。而那兩架飛機能完成,也是因為它是作為軍隊,一有很強的組織紀律性,二有國家支援的大背景。1924年到現在,這近百年的時間裡,整個人類還沒有挑戰四架機以上的飛行。”

對於自己的編隊飛行計劃,張博充滿激情:“環球飛行本身就很難,環球飛行編隊作為形式的飛行那是難上加難,不是一架飛機和五架飛機五倍的難度,是五個級航次的難度,相當有挑戰。”更何況,張博計劃不但是五架機環球飛行,而且型號還不一樣,其中有兩架是自主造的飛機。五位飛機駕駛員也都是非專業飛行員,都是華裔,也就是說,“我們下一次重新整理世界航空飛行史的空白是我們炎黃子孫——華人華僑來完成的。”

作為發起人和隊長,張博希望第三次環飛從北京出發,希望那個時候疫情已經過去,炎黃子孫的夢想從中國的首都起飛。

對於這次飛行,張博說:“我有信心和決心來完成這次編隊環球飛行,我要帶著這五架飛機出發,還要順利帶著五架飛機回來。”張博很喜歡路遙在《人生》裡寫的:“人生,其實無非是矛盾與選擇合體,無關對錯,僅僅在於我們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並勇敢承擔一切後果。”

(原標題:環球飛行68天)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蔡岫

流程編輯:u017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71 字。

轉載請註明: “環球扶搖九萬里”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他真實的人生記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