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隨著最後一塊長約16米,寬約3.3米,高約2.5米,重約34噸的鋼箱梁吊裝完成,標誌著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北橫通道輔助工程——長壽路橋工程順利完成了跨蘇州河主橋結構合龍。接下來,大橋將完成橋面附屬施工,計劃於今年6月底竣工通車。
▲長壽路橋老橋
長壽路橋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在蘇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橋,為聯絡市內東西向交通的重要橋樑。這座橋於1951年開工,1953年建成通車,給附近往來兩岸上班的工人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上世紀90年代以後,為配合長壽路拓寬改建,在保留長壽路橋的基礎上,普陀區政府決定在南北各新建一座機動車橋。該工程於1997年11月開工,1998年9月,北橋合攏;同年10月,南橋合攏;12月, 南北橋正式竣工通車。長壽路橋的拓寬大大緩解了跨河交通的擁堵狀況。
年歲最長的主橋因位置居中,也叫中幅橋。為了配合北橫通道的專案實施,長壽路主橋於2020年8月啟動重建,橋樑長度240米,橋樑寬度16米,橋樑面積3840平方米。使其強勁“鋼身”,盡顯回春之力。
▲合龍前
▲合龍後
工程以適應蘇州河北部地區發展為切入點,以構建中心城北部東西向客運交通走廊,滿足城市東西主軸方向的發展需要。工程竣工通車後不僅能夠改善區域內機動車通行環境,提升水下通航安全,同時積極推動“一河兩岸”貫通,為提升將來周邊濱河的開放空間及多樣性的親水慢行岸線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一塊鋼箱梁
新建長壽路橋中橋體量雖小,但地處城市主幹道,蘇州河河道在此呈現銳角轉彎,中橋夾在南北兩幅邊橋之中,浮吊無法進入,能夠利用的施工場地極其狹小,傳統的吊裝方案和裝置難以滿足現有實際工況施工。為了積極踐行“建好北橫,便民利民”的承諾,在施工期間不佔用兩側邊橋路面,盡最大可能減少施工對交通通行的影響。上海建工的城市建設者們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並自主研發設計了大型專用裝置—QMD50T橋面吊。該套裝置的應用在上海尚屬首例,主要用以解決在狹窄空間內大跨度橋樑懸臂法施工難題。QMD50T橋面吊通過樑上運梁、樑上起吊、自動轉體就位等系列步驟,實現中跨鋼箱梁懸臂吊裝,同時滿足施工安裝精度高、施工效率高等多項要求。相比於傳統吊裝工藝,橋面吊只需要15分鐘,就可以精準完成一塊鋼箱梁的吊裝就位,大大縮短了施工週期。橋面吊的研發成功及應用,彰顯著上海建工集團技術研發質量以及吊裝操作水平。
作者:史博臻 張梓立
編輯:張懿
責任編輯:戎兵
來源:上海建工集團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