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幸福專案”清單點贊

  從10月1日起,正式錯時開放30個學校運動場、推出5745個共享停車位;未來3年內,新建和提升40個公園廣場,增設1萬件“城市傢俱”,新建保障性住房39393套、安置房37387套……日前,西安高新區釋出的“幸福高新”專案清單,引發當地市民熱烈反響。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各地紛紛出臺實招、新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較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一定差距。

  幸福是真切的感受,是一種得到滿足或自我實現後的獲得感。從群眾的角度看,它難以被量化,但容易被感受。GDP、CPI等資料與幸福感密切相關,但有時也會出現違和,如果一個地方沒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難免出現“有增長、少發展”“有發展、少幸福”的尷尬情況。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各地尤應瞄準急難愁盼問題,在做大總量的同時,更加精準、更加公平地切好蛋糕、分好蛋糕。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教育、住房、醫療、養老,都關係到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假。對此,地方管理部門是視而不見繞圈圈,還是正視問題補短板,老百姓一目瞭然。短期能解決的應該抓緊辦;短期解決不了的,如果錨定目標、明確時限,也能獲得人們理解。一段時期內,各地高新區、經開區等經濟功能區出臺了不少便民舉措,但大多是以提升“營商環境”為著力點。不過,在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背景下,如果經濟功能區對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解決不好,就很難招來、留住人才,產業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一點,值得有關地方注意。

  獲得感需要經濟實力支撐,但並非與資金投入完全掛鉤。比如,有的地方按照安全第一、錯時開放的原則,在不影響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逐步實現有條件、有需求的學校操場能開快開、應開盡開。這顯然有助於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提高群眾的幸福感,既要辦好“大民生”,也要滿足“小確幸”,既要建好高樓大廈、景觀大道,更要建好安居小窩、背街小巷。把民生幸福寫在臺賬上,落實到專案上,鐫刻在進度上,久久為功,城市會更加溫暖,工作生活在其中的各類人群也能更有歸屬感、更有向心力,更能獲得全面發展。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50 字。

轉載請註明: 為“幸福專案”清單點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