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給拜登挖了一個坑。
特朗普用反華給拜登挖坑,想給對手留下“爛攤子”。
美國大選結果形勢早已明朗,但雙方都宣稱自己是“獲勝者”的“政治奇觀”仍在演繹。16日,特朗普兩條“我贏了大選”的推文再次成為輿論場上的熱點。不肯認輸的特朗普政府不僅在權力過渡期給拜登添堵,還試圖給後者未來的執政之路“挖坑”,而對華關係正是特朗普政府“挖坑”的方向之一。美國媒體爆料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在執政的最後兩個多月採取對華強硬政策,發起一系列打壓中國的舉動,以在對華問題上鞏固自己的“政治遺產”,令拜登上臺後更難扭轉中美關係的局面。
美當局的反華“最後瘋狂”到底會推進到什麼程度?拜登又將如何應對陷入歷史低點的中美關係?懸念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但肯定的是,塑造中美關係這個世界上最重要雙邊關係的能力並非單方面掌握在華盛頓手中。“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上闡述這一原則的同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強調,中方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最後時刻要加緊打壓中國
美國Axios新聞網站15日率先披露了特朗普政府“計劃在最後時刻發起對華打壓”的訊息。報道稱,瞭解有關計劃的美國政府高階官員透露,特朗普將在任期最後10個星期鞏固自己的對華政策遺產,讓繼任的拜登政府修改對華政策變得政治上不可行。特朗普政府計劃以在新疆、香港“侵犯人權”或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制裁更多中國公司、政府實體和官員;不過在臺灣問題上不會有什麼新的大動作,也不會關閉更多中國駐美領事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尤利奧特說,除非中國做出重大的政策轉變,“否則未來美國總統會發現,要改變特朗普所採取的歷史性行動將相當於政治自殺”。
報道還稱,特朗普政府高官正在幕後討論擴大其認定同中國軍方有關聯的公司名單。上週美國政府釋出行政命令,禁止美國資本投資31家中國公司。美國政府官員還計劃以“使用強制勞工”為由,在競爭激烈的漁業領域瞄準中國。另一名高階官員表示,特朗普政府一直在尋求讓更多鷹派對華專家擔任政府各領域高階職務。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拉特克利夫的高階顧問希姆斯說:“拉特克利夫將繼續發揮牽頭作用,協調其他國家安全負責人,推動冷戰和‘9·11’事件後反恐時代以來的思維轉型,將關注焦點轉到同中國這個對手的大國競爭上來。”
隨後,彭博社、CNN等媒體也報道了相關訊息。“特朗普政府試圖在對華政策上給拜登政府設限”,CNN16日稱,一名官員表示,鑑於特朗普在大選中輸給拜登,特朗普政府將加快計劃行動的實施,因為現在不用再擔心對華貿易協議瓦解。報道還稱,新上臺的代理防長米勒被告知,要在特朗普政府繼續執政的剩餘時間內重點關注網路和非常規衝突,特別是與中國有關的網路和非常規衝突。
特朗普(資料圖)
儘管到了權力過渡期,但美當局繼續推進反華議程已有苗頭。上週,美國政府釋出行政令,禁止美國投資者對所謂由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進行投資。一貫反華的美國務卿蓬佩奧甚至狂言“臺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競選失利與處理疫情失敗有很大關係,而在疫情問題上他一直把責任推給中國。敗選後,特朗普政府對華採取強硬措施的可能性很大,我們要有思想和政策上的準備。至於具體會採取什麼行動,他們可能會選擇那些比較高調、能夠吸引眼球的領域,來擴大政治效應,同時也給拜登留下一個“爛攤子”,以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針對美媒披露的內容,趙立堅16日表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我們敦促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拓展合作,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當天就美方禁止美國投資者對部分中國企業進行投資答記者問表示,美方罔顧事實,認定中國有關企業為軍方控制企業,既缺乏依據,也不符合法理,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方一再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打壓特定中國企業,嚴重違背美方一貫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
拜登“最艱難的外交挑戰”
美媒披露特朗普政府的算計後,拜登的對華政策再次受到關注。CNN16日稱,對華關係可能成為拜登上臺後面臨的最艱難的外交挑戰。作為當選總統,拜登面臨醜陋而且潛存挑戰的過渡期。在此情況下,他或許顧不上什麼外交政策。不過各國領導人都希望他能恢復特朗普任上受衝擊的關係,在特朗普任期內陷入歷史低點的美中關係轉圜的機遇尤其大。過去4年來,美中雙方大打貿易戰,對對方的科技公司、記者和外交官實施限制,甚至關閉對方領事機構。報道還稱,拜登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副總統時,美國對華外交的主導思路不是搞對抗,雙方重大分歧能得到管控。但有證據顯示,拜登對中國的看法已隨著美國整體對華情緒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現在中國在美方眼中日益被視為一個主要對手,而非合作伙伴。
拜登(資料圖)
美聯社稱,政治分析師預計,拜登會在氣候變化、朝鮮、伊朗和疫情等問題上努力恢復對華合作。他們認為拜登會尋求一種更加傳統、可預見性更強的對華政策。不過,由於在貿易和人權等問題上的不滿,拜登的對華政策不會發生巨大調整。《紐約時報》16日稱,美國戰略政策很難發生大的轉變。拜登可能放低對華貿易戰的調門,但美中在5G網路和南海主權等問題上的巨大分歧仍突出存在。“當今世界與2016年不同,也回不到過去的狀況了”。
“需要管控中美摩擦的機制”,日本《每日新聞》的評論呼籲美國重回多邊主義制衡中國的同時,也道出另一種心聲——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應保持穩定關係。文章稱,許多國家都跟中國保持廣泛的經濟合作,這些國家不希望被拖進中美對抗中。希望看到包括中美兩大國能恢復國際合作並重建多邊主義。
特朗普仍稱“我贏了大選”
相比對外關係,眼下的權力過渡僵局如何化解才是美國面臨的更緊迫問題。16日,特朗普繼續拒絕認輸,並在推特上指責這場大選是“歷史上最具欺詐性的選舉”。他還一天內兩次發推特稱“我贏了大選”,並抨擊佐治亞州重新計票“虛假且毫無意義”。據彭博社報道,拜登競選團隊稱,佐治亞州的手工點票推進很快,目前基本未改變第一輪點票結果。
路透社稱,法律專家表示,特朗普的訴訟基本沒有改變選舉結果的機會。15日,特朗普的訴訟戰略再次遭受打擊,他的競選團隊當天撤銷針對賓夕法尼亞州選舉訴訟的一項關鍵指控,該訴訟旨在阻止該州對選舉結果進行認證。
“特朗普當選一週後就收到了白宮情報簡報,拜登到現在還沒有。”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4年前的11月15日,是特朗普獲得大選勝利一週後的日子,當時他作為當選總統第一次收到來自白宮的絕密情報簡報。然而4年後的這一天,拜登卻沒有收到有關簡報。
加拿大廣播公司稱,特朗普指控選舉存在舞弊、拒絕承認失敗可能產生長遠影響,其支持者的怒火被點燃,而黨派合作的可能進一步被侵蝕。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節目採訪時表示,選舉結果表明美國是一個“非常分裂”的國家,在美國人們有一種感覺:“真相無關緊要。”在被主持人問到中俄怎麼看“美國權力過渡無進展”時,奧巴馬稱,“我們的對手已經看到了我們在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