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學者議民主 凝聚全人類共同價值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李京澤)12月9日至10日,“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第二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多國學者圍繞“民主與政治穩定”“民主與制度建設”等多個議題進行了研討。

學者們普遍認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民主模式,也不存在作為終極民主的理念。但是作為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民主可以凝聚一些共識。

共識之一:要從國情出發,確定民主的形式。

從疫情失控到國會山“淪陷”,從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我無法呼吸”的吶喊到從阿富汗黯然撤軍,近幾年來,隨著“美式民主”問題愈演愈烈,國際社會開始審視以美國為代表的西式民主體制的種種癥結。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前副議長、交通部前部長、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認為,多年以來,國際社會普遍接受了西方提出的民主定義和準則,普選和多黨選舉制度被認為是民主的基石。“但在現實中,一刀切的模式受到了質疑。它既不完美,也不是解決所有治理問題的靈丹妙藥。”

與會學者指出,西式民主想要將自己對民主的意願強加在他人身上是行不通的,任何人都不能壟斷民主的內容和形式。而對於如何確定民主形式,學者們普遍認為應該從自身國情出發。

“建立民主的形式,應涉及到本國政治、文化,涉及到本國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可以說,民主的形式是非常多元的。”俄羅斯科學院遠東部遠東民族歷史學、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所院士維克特·拉林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靈桂稱,民主並不是天國上的虛無縹緲的理念,而是和人們的生產生活相伴相生的。設計和發展國家政治制度,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

共識之二:民主不民主,人民說了算。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王靈桂指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於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

阿富汗楠格哈爾大學孔子學院研究員穆罕默德·可汗·瓦爾達克認為,真正的民主政府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沒有人民,就無從談政府和國家的利益。人民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表達意願,不被某些政客的虛假口號和花言巧語所矇蔽,不做危害國家利益的事情。

阿爾巴尼亞全球化研究所執行主任馬塞拉·穆薩貝盧也持有相同觀點,她認為,判斷民主的標準應該是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願望,民主應當作為最終目標,而不僅僅只是假設的一種固定格式。

在馬塞拉·穆薩貝盧看來,在滿足人民意願方面,中國的做法值得參考。她說,中國的民主擁護以人為本的理念,中國的口號“一個都不能少”所展示的共享發展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認同。

“有人說過一個比喻,西方式的民主就好像披薩一樣,所有的餡兒都在外邊,看起來可口,吃起來未必可口。而中國式的民主就像包子、餃子一樣,餡兒在裡邊,而且料很足。”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以“十四五”規劃編制為例介紹了中國的決策民主模式。

在論壇上,中國全過程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民主也得到了與會嘉賓的認可。(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90 字。

轉載請註明: 多國學者議民主 凝聚全人類共同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