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過黃河!“萬里黃河第一隧”建成通車

9月29日,“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正式通車。開車走隧道,最快5分鐘就能穿越黃河,未來乘坐地鐵更是隻需要150秒,這比繞道濟南黃河大橋能節約一個小時左右。

據介紹,這也是全球首條穿越地上懸河的盾構隧道,標誌著濟南“攜河北跨”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5分鐘過黃河!“萬里黃河第一隧”建成通車

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南起濼口南路,向北穿越二環北路、繞城北高速、黃河,在邯濟鐵路西側接現狀309國道,工程連通主城區和濟北次中心,是濟南市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重大工程。

專案全長4760米,其中2519.2米採用盾構隧道形式下穿黃河,隧道管片外徑15.2米,隧道內上層為雙向6車道城市道路,下層為軌道交通預留。專案總投資66.68億元,是目前世界上直徑最大的公軌合建隧道。

據中鐵十四局專案負責人歷朋林介紹,黃河從河南境內到出海口逐漸形成地上懸河,隧道所在的濼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是一條罕見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懸河”。隧道具有長距離、淺覆土、高水壓、超大直徑、超深基坑等特點,施工風險極大,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

5分鐘過黃河!“萬里黃河第一隧”建成通車

針對工程水文和地質條件,中鐵十四局與建設單位聯合研製兩臺開挖直徑15.76米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施工。充分發揮多年來盾構施工穿越江河湖海的豐富經驗,在每一環掘進中都根據覆土厚度、土質、容重等引數,計算盾構機切口壓力,隨時調整引數,保持盾構機和土體壓力平衡。在兩岸大堤上每10米設定一處沉降觀測點,每天測4次標高,確保大堤零沉降。期間還攻克了鈣質結核地層,粉質黏土、俗稱老膠泥地層造成的管道磨損、卡泵、吸口堵塞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在歷經511天掘進後,兩條隧道相繼貫通。平均每天平穩掘進10.8米,最高月進度370米,創造了同類隧道施工的最新記錄。

期間,技術創新團隊取得了19項科研成果和88項專利,獲得第三屆“優路杯”全國BIM技術大賽金獎、山東省地下空間工程技術創新成果等獎項,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盾構隧道建造能力和技術水平。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表示,“這是一條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高質量隧道”,為建設黃河中下游通道提供了有力依據,形成的超大直徑盾構適應性選型配置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5分鐘過黃河!“萬里黃河第一隧”建成通車

據悉,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繼雄安新區起步區之後的全國第二個起步區。北跨攜河發展對引導濟南城市人口、基礎設施和產業向北拓展,擴大輻射帶動效應,帶動黃河兩岸經濟高效、一體化發展,實現新城城市綜合功能提升,加快實現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大都市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將加速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74 字。

轉載請註明: 5分鐘過黃河!“萬里黃河第一隧”建成通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