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不了啦!”一位女子彎著腰、表情痛苦、嘴裡不停發出呻吟聲。一旁陪伴的男子去視窗繳費,剛離開一會兒,女子就疼得躺在地上打起滾來。女護士趕忙上前攙扶。
等男子回來,護士讓他抱住女子,盡力安撫她的情緒。過了一會兒,護士推來一輛平車,幾人合力將女子抬上車,推進重症搶救區。男子則在外面焦急地等待著……
1月11日17時許,本報記者剛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大廳,就看到了這樣一幕。
在急診大廳,處處充滿緊張感。醫生和護士來回穿梭。掛號、繳費視窗前排著隊。候診區裡,椅子上坐滿了患者和家屬。
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中心副主任陳旭鋒教授,是援鄂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團隊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他本人則剛剛榮膺“江蘇工匠”稱號。
因為有急診,陳旭鋒醫生當時正在重症搶救區搶救患者。
在急診診療區,不斷有患者和家屬前來問診。緊張與忙碌之下,這裡上演著健康和生命的協奏曲。
診療一區是外科,有兩名醫生坐診,來問診的患者相對不多,醫生偶爾會有空閒時間。記者問起本文開頭那位女子的病情,接診醫生仲晨說:“她是(患)膽囊結石,痛感強烈。進了急診,我們會第一時間給患者做基礎治療,緩解疼痛感,再根據情況給患者安排進一步治療方案。”
診療二區是內科,牆上寫著“卒中、胸痛優先”,有兩名醫生配備兩名助理坐診,問診患者和家屬排著隊、等待叫號,接診醫生沒有片刻空閒。保安則在一旁維持秩序。
“急診24小時不休,沒有閒的時候。”保安吳超告訴記者,他是晚班,從當天19時上到第二天7時,看到插隊、情緒激動的患者和家屬,要上前規勸、解釋和安撫。
記者注意到,急診大廳採用了地面彩色標識,紅色地標指向“重症搶救區”、黃色地標指向“急診診療區”、綠色地標指向“普通診療區”、藍色地標指向“輔助檢查區”。當晚的總值班室醫生曾永介紹:“患者只需根據地面對應的標識指向,就可以到達相應區域,避免跑錯路,為就診節省時間”。
21時許,記者在診療二區(內科)王瑤醫生身邊旁觀,記錄她的接診情況。
21時7分,一名大叔前來問診,捂著肚子直喊疼。 “絞痛嗎?是不是一陣一陣的疼?心慌心悸有嗎?拉肚子有嗎?有沒有其他什麼不舒服?以前有什麼基礎疾病?有沒有什麼過敏……”王瑤一邊仔細問詢,一邊給他量血壓,初步判斷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叮囑他“先去抽血化驗,不要怕”。
21時20分,一名婦女在家屬陪同下問診:“噁心,吐得厲害,一天沒吃了。”這是個複診患者,帶來了CT片。王瑤很熟悉這名患者的情況,在仔細檢視CT片後,她叮囑家屬“心臟功能不好,胃裡有食物殘留,胃腸道動力差。我給你開個單子,先去掛水,掛完水後複查。貧血跟腎功能也有關係,建議去腎科住院治療……”
……
前來問診的患者和家屬接二連三,王瑤要一遍一遍地解釋、強調,忙得幾乎沒有喘息時間。
在診療區緊張忙碌的同時,一輛輛120救護車開到診療室門口。一下救護車,醫護人員就推著平車,小跑著將患者推進重症搶救區。僅當天17時至24時,120救護車就送來11名患者。
1月12日1時許,陳旭鋒醫生終於有了空閒時間,他從重症搶救區裡出來。
當天,8名危重病人,在陳旭鋒團隊的努力下,生命體徵保持平穩。
陳旭鋒曾因一張照片“一夜成名”。深夜的病房裡,陳旭鋒躺在病床旁的躺椅上,醫用口罩用作眼罩戴在眼睛上,一臉倦容。同事將這一幕拍下,傳到微信朋友圈,並配文“守護生命的天使!我們的一個醫生,為了一個上ECMO治療的病人,就這樣在病床邊守護了十多天。瘦削的身影,不能完全伸展的體位,為了病人,他堅持著,看著真是心疼。為他點贊,致敬!為我們的醫護人員點贊!”
“我感到慚愧。這樣的事在我們急診很常見,長年累月接觸危急重症患者,經常搶救病人到很晚,累了就直接在桌子上趴著將就睡一下。”說到這件事,陳旭鋒微微一笑,“只是我被同事記錄下來,傳到網上。我獲得的一些榮譽和關注不僅屬於我,更屬於我們的團隊,屬於我們的科室。”
採訪剛沒幾分鐘,陳旭鋒看了看手機,對記者說:“不好意思,剛剛一個病人有點情況,我得去看看。”
記者趕忙結束採訪,請他“趕緊去”。
1時30分,記者走出急診大廳,回頭望去,整個大廳顯得格外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