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寒潮?哪兒最“招”寒潮?大資料揭秘你不知道的寒潮真相

今年寒潮來得有點早也有點勤,繼10月中旬出現下半年首場寒潮後,時隔兩週,一股足以凍哭你的全能型寒潮又來襲。作為冬天最具殺傷力的天氣,寒潮常帶來什麼影響?哪些地方最“招”寒潮?如何防範寒潮危害?

不是所有冷空氣都叫寒潮

冷空氣和寒潮的關係,常常有人混淆這兩個概念。冷空氣和寒潮是一回事嗎?氣象分析師閔裕秋介紹,寒潮是冷空氣的一種,並不是所有冷空氣都是寒潮,它是冷空氣中的“王者”。

根據強弱程度,我國將冷空氣分為五個等級: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

在氣象學意義上,寒潮有嚴格的“門檻”。中央氣象臺副首席預報員楊舒楠介紹,寒潮天氣過程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根據冷空氣國家標準,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4℃的冷空氣活動為寒潮。不過,因各地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影響,寒潮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並非最冷的時候寒潮最頻發

寒潮最早開始於9月下旬,最晚可以到次年5月。作為冷空氣中的王者,我們常以為寒潮最頻發的時候就是最冷的時候。事實卻並非如此……

統計分析了近11年中央氣象臺釋出寒潮預警的情況,發現11月寒潮過程最多,其次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較少。

為何隆冬時節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少呢?楊舒楠解釋,春秋季屬於季節轉換時段,夏季風與冬季風切換,天氣系統及冷空氣活動頻繁,導致氣溫起伏比較劇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礎溫度比較高,一次冷空氣開始之前往往出現明顯升溫,冷空氣影響後降溫幅度非常大,容易形成“斷崖式”降溫,相對容易達到寒潮標準。而隆冬時節,基礎氣溫本來就低,冷空氣來襲時降溫幅度往往有限,達到寒潮標準的情況就相對較少。

寒潮強時可抵達我國華南

影響我國的寒潮一般“出生”於新地島和冰島附近,大約95%的寒潮在西西伯利亞累積加強,猶如經過一個“加油站”,然後兵分三路影響我國,一般可以影響到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有的甚至能抵達華南。

楊舒楠介紹,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受到寒潮天氣的影響,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寒潮過程較少外,其他地區均有明顯寒潮天氣,尤其是西北地區、東北地區、華北地區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最能感受到寒潮的威力。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霸王級寒潮席捲我國大部,多地累計降溫幅度達12℃~18℃,區域性超過18℃,氣溫0℃線南壓到華南中部一帶,廣州、南寧、香港均出現降雪。受此次寒潮過程影響,降溫幅度在6℃以上地區覆蓋面積佔國土面積的90.1%,影響11.8億人。

舉報/反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53 字。

轉載請註明: 什麼才是寒潮?哪兒最“招”寒潮?大資料揭秘你不知道的寒潮真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