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減震器顧名思義,作用吸收濾除由車輪傳導向車架的震動,最常見的減震器為雙向減震筒,車身重量可以從上壓縮減震、路面的起伏可以從地面撐起減震;不過減震器並不負責承載,作用僅限於濾震或限位。
負責支撐車身的結構叫做彈性原件,也就是最常見的螺旋彈簧、鋼板彈簧、扭杆彈簧等,關鍵字是【彈】;其功能同樣有減震的作用,但是彈簧僅依靠彈簧會讓車身的起伏時間過於長,因為一次顛簸產生的作用力需要彈簧的數度起伏才能抵消。
所以第一批安裝減震彈簧的汽車評價很差,為了讓彈簧減震後快速回到穩定行駛的狀態,在1906年Ford汽車研發了減震器加螺旋彈簧的組合。
這一組合能實現由彈簧濾震後,再有減震器一定程度濾震並且透過液壓力緩衝掉彈簧本身的力,在一瞬間的兩個步驟才能保證車身的平穩。
這是減震器的真正意義所在,這根液態筒可以很輕易的被壓縮到極限,所以只能輔助作用,螺旋彈簧才是決定車身高度的核心。這也是很多改裝車想要升高或降低車身,第一步是選擇加高彈簧或截彈簧的原因。
在鋼材中有一種優質材料叫做彈簧鋼,顧名思義這種鋼材是用來製造彈簧的,但是這種鋼材也有優劣等級之分;優秀的螺旋彈簧在經過長時間使用後仍然能保持原車高度,除非滿載通行離地間隙才會明顯下降,但是有一些車使用較差鋼材製造的彈簧則會出現明顯的“塌屁股”。
原因為鋼材內部分子結構並不均勻,在車身不斷壓縮彈簧的過充中出現了應力傳導的不均衡;部分位置的鋼材的承受了過於大的應力,在這一位置的內部結構會出現肉眼難以識別的結構斷裂。
一旦出現這一現象該區域的強度則會逐漸變差,作為彈簧的支撐性也會同步變差;而且在效能衰減後其他位置會替代成為應急集中區域,於是整套彈簧則會緩慢的出現不可逆的金屬疲勞,彈簧被越壓越短則車身越來越矮,這就是金屬疲勞。
而在彈簧被壓縮壓縮後減震器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因為設計壓縮行程並不是為承受長時間高壓壓縮,所以螺旋彈簧金屬疲勞嚴重但更換不及時的車輛,減震器往往也會漏油或直接報廢。
總結:如果發現車輛已經明顯“塌屁股”則要及時更換減震彈簧,且彈簧金屬疲勞多出現在車尾,因為油箱也在車尾如離地間隙太低在壓過障礙物時有可能導致損壞,所以對於減震彈簧的檢查是不能大意的。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