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族用上“小康電”

“電杆立起來,電線拉起來,老百姓開始用上電了!”回憶獨龍族同胞的用電史,時任雲南省怒江州獨龍江鄉巴坡村委會主任王世榮至今仍記憶猶新。他說,那時大家才明白,原來“電”不僅僅能點亮燈泡,還可以燒水、做飯、取暖等,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虧了南方電網帶來的光明。


中緬邊境上的獨龍江鄉是雲南省西北部最偏遠的邊境山鄉,是我國獨龍族唯一的聚居地。一直以來,南方電網落實國家“整鄉推進、整族幫扶”的部署,在電網建設、戶戶通電、扶貧幫困、為民服務等方面傾情、傾力開展幫扶行動,為獨龍江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支撐,助力獨龍族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獨龍族用上“小康電”

“比山猴子還厲害的電網人”


過去,獨龍江鄉是偏遠、落後、貧窮的代名詞,高黎貢山與擔當力卡山猶如兩道天然屏障,阻隔了獨龍江鄉與外界的通道,在獨龍江鄉隧道貫通前,這裡每年有半年時間大雪封山,與世隔絕。直到2008年,全鄉還有34個村民小組、927戶村民沒用上電。


巴坡村委會以前是獨龍江鄉政府駐地,靠老麻必當電站的2臺35千瓦小發電機供電,供電不足且穩定性極差,總是跳閘,百姓照明基本靠“煤石燈”,燒水做飯都用柴火,家裡唯一的電器是一盞時明時暗的電燈泡。


為了解決獨龍族同胞的用電問題,2008年,南方電網“戶戶通電”工程隊伍挺進獨龍江,以一項被譽為國內難度最大、風險最高、單位成本最高的戶戶通電工程“點亮”獨龍江鄉。


獨龍鄉地勢陡峭,樹木茂密,物資運送及架線十分困難。在肖切村通電工程中,為了將50段電杆運上山頂,20多名施工人員肩扛手抬一個月時間才完成搬運過程。


由於公路交通運輸能力極差,多地段需要藉助吊橋或溜索運送物資過江,時間一長,工程人員都成了溜索高手;有的地方需要攀上峭壁或降入深谷,他們將繩子繫腰上,從二三百米的懸崖上下到江邊,再將引線扔拋到江對岸;有的地方樹草旺盛,毒蛇、螞蟥橫行……


“獨龍江一年大概300天在下雨,電網建設人員穿在身上的衣服溼了幹,幹了又溼,很多人患了風溼病。”“戶戶通電”工程的專案經理李成江說,面對極其惡劣的地理、氣候及施工條件,供電人爬雪山、砍雜木、過溜索、立電杆、架電線,為了早日點亮獨龍江鄉的村村寨寨付出了心血甚至生命,他們被獨龍族人民稱為“比山猴子還厲害的電網人”。


2012年9月,獨龍江“戶戶通電”工程全面告捷,獨龍江鄉全部行政村、自然村和戶通電率均實現100%,結束了獨龍族人民點煤油燈的歷史。


時任獨龍江鄉黨委書記彭學軍說,南方電網克服了獨龍江氣候環境惡劣、施工條件困難等因素,傾心盡力為獨龍江鄉架設電網,這是對獨龍族同胞的大恩情。


獨龍族用上“小康電”

“供電所人員隨時都在鄉里,有什麼用電問題都不怕啦”


獨龍江鄉水能資源豐富,自上世紀70年代起,先後建設了9座超小型電站,透過400伏線路向附近村落供電,小範圍解決村民用電問題。2004年以前,除麻必當電站外,其餘電站均已停運。2006年建成的孔目電站同樣僅能解決鄉政府所在地孔當村委會及附近村民的生活用電問題。


2009年,南方電網投入2000餘萬元對孔目電站裝置進行升級改造。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升級改造後的電站仍不能滿足獨龍江鄉的用電需求,尤其是遠離電源點的居民,仍不能享受優質、可靠的電力供應。


2013年,隨著老舊失修的麻必當電站停發退運,孔目電站成為獨龍江鄉境內僅有的獨立電源點,支撐著全鄉的電力供應。


為解決單點電源供電、供電半徑過大、電壓質量差、供電可靠性低的問題,2013年11月,南方電網再次投資2000餘萬元,對麻必當電站進行改擴建,升級改造後的麻必當電站裝機960千瓦。


半年大雪封山、交通狀況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等重重困難沒有減緩工程建設的進度。2014年10月,麻必當電站建成投運,獨龍江鄉單電源執行的狀況就此改變,獨龍江電網形成了北有孔目電站、南有麻必當電站的單鏈式獨立電網結構,兩座電站形成備用、互補關係,鄉內的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大幅提高。


獨龍族用上“小康電”


不僅如此,南方電網更是從群眾的需求出發,為獨龍族群眾提供優質供電服務。


2011年9月,南方電網在獨龍江鄉設立了供電所,為獨龍族群眾提供發電、輸電、配電、故障報修處理等全過程供電服務。“讓身處高山深谷的獨龍族群眾享受與大都市居民一樣的供電優質服務。”這是獨龍江供電所員工共同的心聲。


為了拉近與獨龍族群眾的距離,供電所員工主動學習獨龍語。為了保障電網安全穩定執行,供電所員工翻雪山、穿叢林、過溜索,定期巡視線路。為了獨龍族群眾用上安心電,他們主動上門排查線路裝置隱患,把安全用電的理念帶給獨龍族群眾。


電杆倒了,電線斷了,他們迅速組立,恢復用電。電站的攔汙柵被堵塞了,他們一次次冒著生命危險跳入寒冷湍急的水中,清理碩大的樹根、朽木。引水渠被沉砂填滿了進不了水,他們鑽進高度不足140釐米的封閉的渠道,貓腰排砂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他們戰勝了無數起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完成各類故障搶修上千起,最大限度保障了獨龍族群眾的正常用電。


“以前電器開得太多,電燈會變暗,現在,電磁爐、電飯鍋、碾米機一起用,電燈也還是亮堂堂。”獨龍族同胞魯江利說,“供電所人員隨時都在鄉里,有什麼用電問題都不怕啦。”


用上“小康電”,獨龍族群眾的生活將變得越來越好


由於建設成本等因素,獨龍江電網一直未能與大電網相連,“區域獨立電網”成為當時的解決方案。


2014年5月,投資1.4億元新建改造的獨龍江20千伏獨立電網電網建成,86千米20千伏線路縱貫峽谷南北,23千米400伏及以下低壓線路延伸進每一戶獨龍族居民家中,為獨龍江鄉親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保障,獨龍族鄉親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得到了滿足。


獨龍族用上“小康電”

這個全國首個20千伏鄉鎮獨立電網,由於特殊的雪山峽谷地形及極端氣候的限制,建設成本極高,難度極大,戶均投資達到8萬餘元。然而,這個“2個電站、微網執行,發供一體”的獨特供電模式始終獨立於“大網”之外,隨著獨龍江電氣化、資訊化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獨龍江加工產業、旅遊業的發展,電力需求越來越大。


2019年,南方電網新增規劃投資8000萬元,建設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線路工程,進一步提升獨龍江鄉供電能力,有效提升當地居民的用電質量。


據瞭解,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線路工程是解決獨龍江鄉整個獨龍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的最佳方案工程,是國家重點扶貧工程之一。工程的建成可實現獨龍江鄉“以電代柴”,大量減少當地森林的砍伐,是環保工程、綠色工程,也是實現獨龍江鄉省級特色旅遊鄉村的重要保障,為促進民族幫扶、實現獨龍族整族脫貧及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電力支撐。


雲南電網公司從2018年開始策劃實施獨龍江鄉聯網專案,動態投資1.41億元,並於2020年3月正式啟動工程建設,目前工程推進順利,力爭2021年11月底前實現整個聯網工程投產。


“工程建成後將極大解決獨龍江鄉可靠供電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馬正山說,用上“小康電”,獨龍族群眾的生活將變得越來越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09 字。

轉載請註明: 獨龍族用上“小康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