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是重慶中心城區工作日高峰時段錯峰出行政策實行的第二天,早上去乘坐軌道交通、公交車的人比往常多了。在不能開車上班的工作日,需要錯峰出行的上班族們,開始想起了除了公共交通以外的辦法。
辦法一:同事間互相接送
33歲的秦月家住渝中區解放碑,在位於渝北區的一家律師事務所裡當行政主管,以前每天都開車上下班的她,在這週一就因自己的車尾號為“1”遇上了錯峰出行。不過,秦女士一點兒也不慌,因為早上8點20分時,同事趙女士的車已經按照約定停在了她的小區門口,等著接她一起上班。
秦女士介紹,當了解到重慶要實施錯峰出行政策以後,自己和同事們就在思考怎樣才能把錯峰當天的出行成本降到最小,“有的同事家有兩臺車,就不用考慮,我們這種只能用一臺車的,就結起了“對子”。”秦女士和趙女士都住在渝中區,一人住解放碑,一人住大溪溝,趙女士的車尾號是“3”,和秦女士的車錯峰出行不在同一天。
兩人決定,對方不能開車上下班那一天,自己就早起半小時,去對方小區接對方一起上班,下班也一起回家。像她們倆這樣的“對子”,秦女士所在的公司已經結了四五對,“這個方法的前提是,你有住得近的同事,而且你倆關係還不錯。”
辦法二:買輛摩托車代替小轎車
3月2日,早高峰的菜園壩長江大橋上,在渝中區大坪時代天街上班的張瑞騎著摩托車前往公司。張瑞從3月開始的每個週二,都需要騎摩托車去上班,因為當天,他的車在早高峰時期不能透過他上班要經過的菜園壩大橋。
在今年2月以前,張瑞還不會騎摩托車,2月初,在新聞上看到3月1日起,重慶開始實施工作日早晚高峰錯峰出行的政策,張瑞開始尋思對策。
他和妻子住在南山上,妻子在南坪上班,每天早上,他都會先把妻子送到她的公司,再開車過橋上班。家裡只有這一輛車,也就是說從3月開始每週二,張瑞就無法再開車上班。
“想過坐公交或是拼車,但我們住的地方基本沒有公交車,也很難打到網約車。”思前想後,張瑞最終決定買一輛摩托車,每週二騎車上班,“再買一輛車不現實,摩托車增駕也快,更方便一些。”2月初,張瑞花兩天時間就挑選好了一輛價值7000元的摩托車,從學車到車子上牌、駕駛證增駕只花了一個星期。春節期前,他每天都在南山上練車,終於在這週二,迎來了自己第一個騎摩托車上班的日子。
當天一早,張瑞的妻子就自己開車去上班了,他也騎上摩托車沿著熟悉的道路下山、過橋,“感覺比往日花的時間短一些。”張瑞覺得,自己選擇的方法是一種折中的方式,“如果經濟允許,像我這種情況還是建議買車,畢竟摩托車還是相對比較危險,而且很多人會害怕騎摩托車。”
辦法三:公司實施“錯峰”打卡
相比起其他人需要想辦法解決自己私家車錯峰出行當天如何“不遲到”的問題,在渝北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周女士顯得並不著急,因為從3月1日開始,自己所在的公司對需要錯峰出行的同事實施“錯峰”打卡。
周女士介紹,公司規定員工每天上午9點15分之前必須完成打卡,如果過期未打卡,就算遲到。“錯峰”出行以後,如果需要過橋的同事除非早上7點前就能過橋,不然基本無法準時到達,“而且我們公司附近只有公交車站,最近的軌交站走路要二十多分鐘。”
過年前,就有公司同事給公司提意見,問能不能在錯峰出行後實施彈性打卡,“人事部的同事徵求大家意見以後,發現有七八個同事有錯峰出行的問題。”春節回來以後,周女士所在的公司就出臺了彈性打卡的政策。
公司裡所有的同事都把自己的家庭地址和車牌號報給了行政部門,有過橋需求的同事在錯峰出行當天,可在上午10點以前補卡,“只要寫明原因是錯峰出行,就不算遲到,行政部門會比對你的車牌資訊。”周女士說。
不過,這樣的彈性打卡目前只在早高峰實施,周女士介紹,遇到需要錯峰出行的日子,大家一般都會等到下午6點半以後再從公司出發,“避開錯峰出行時間段。”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