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從“小家碧玉”到“大家閨秀”,這個地方的茶會讓你相見恨晚……

由 聊素麗 釋出於 綜合

原標題:

長壽之鄉嘉應茶 釀得茶香飄萬家

第三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在梅州大埔舉行,以茶為媒,助推嘉應茶名揚四海、風行天下

“這兩天我感受到了梅州嘉應茶、大埔烏龍茶的魅力,讓我們茶人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相信這裡一定會讓每一個愛茶人不離不棄。”品嚐了梅州大埔的嘉應好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如是說。

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三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暨廣東(梅州)茶業產品展銷會在梅州大埔舉行,大會以“長壽之鄉嘉應茶 一芽一葉吐芳華”為主題,邀請國內多名茶葉研究專家和上百家廣東茶企齊聚世界長壽鄉,展示廣東茶企風采,交流茶葉產業發展經驗,探尋廣東茶葉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

梅州是廣東重要的茶葉產地,茶葉種植面積全省第一,近年來,從“小家碧玉”成長為“大家閨秀”,嘉應茶逐漸走出圍龍、走出山區,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茶罐子”。以茶為媒,梅州將主動服務融入廣東“雙區”“雙城”建設,創新嘉應茶品牌,推動茶旅融合,全力打造大灣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水缸子、茶罐子”,推動“五子登科”,把茶業打造成梅州綠色產業體系中的支柱產業,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盛事

現場達成意向購銷金額3.5億元

“梅州好山好水出好茶,客家人正是天天喝嘉應茶,年年吃梅州柚,所以才造就了兩個‘世界長壽之鄉’和兩個‘中國長壽之鄉’,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都’”。在第三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上,梅州市委書記陳敏傾情推介世界客都,長壽之鄉嘉應好茶。

此次廣東茶葉產業大會以“長壽之鄉嘉應茶 一芽一葉吐芳華”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操君喜等國內多名茶葉研究專家和上百家廣東茶企齊聚舉辦地梅州大埔,共品茶香茶韻,共探廣東茶業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

為了更好推進科技興茶,開幕式上,梅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合作成立梅州市茶產業研究院,聘請陳宗懋院士為研究院榮譽院長、劉仲華院士為研究院院長。

陳宗懋在開幕式上說,茶葉是大自然給予梅州的一件珍寶。“明清時期,梅州已有名茶之都之說,梅州的名茶綠茶,傳統的加工工藝,形成了明顯不同於普通綠茶的特徵,花香甜蘊,在國內外特別是在東南亞、華僑市場具有很高的份額。”陳宗懋說,作為梅州市茶產業研究院的榮譽院長,他和他的團隊將全力支援梅州茶產業的發展,在構建茶基地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梅州嘉應茶規範化、標準化、綠色化,建立綠色生態產業。

西巖山採茶時節茶農忙。王業凌 攝

“我與嘉應茶相見恨晚、依依不捨、不離不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對嘉應茶的喜愛溢於言表。他說,好茶是會說話的,來自廣東的潮州單叢、梅州嘉應茶、英德紅茶是聞名全國的三大茶品牌。他認為,嘉應茶需要更好地以客家文化為載體,透過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營銷,用多元的媒介、新型的營銷、先進的科技推介好嘉應茶。“走進梅州、走進大埔,能感受到山水的秀麗,空氣的清新,大埔氣候溫和、土壤肥沃,是廣東省優質茶葉基地之一。”劉仲華說,大埔的茶以香、甘、清、純而出名,它是中國名茶之鄉,可以說大埔優美的環境造就了大埔的長壽茶。

開幕式上舉行了茶商代表購銷意向簽約儀式,達成意向購銷金額3.5億元。簽訂購銷協議之後,採購商將向合作企業重點採購梅州嘉應茶,同時幫助合作企業進行品牌打造和銷售,助力梅州嘉應茶高質量發展。

“梅州嘉應茶特別是大埔烏龍茶、客家炒綠,很受消費者歡迎,我們非常看好嘉應茶的市場潛力,希望藉此機會能與更多的梅州茶企溝通對接。”參與簽約的廣州市穗芳東興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10月31日參觀了大埔茶葉企業的茶園和茶廠,嚴格的茶園管理、嚴謹的製作工藝讓他對大埔茶葉質量充滿信心。“相信會是很有前景的合作。”

開幕儀式還為“2020年廣東十大好春茶”獲獎企業及全國茶葉加工(精製)職業技能競賽廣東初賽獲獎選手進行頒獎,為第二批廣東生態茶園(高階)認定企業授牌,併為梅州青花瓷茶具創意大賽獲獎作品頒獎。梅州多家企業(產品)獲獎。

底色

從“小家碧玉”成長為“大家閨秀”

一山千行綠,阡陌茶飄香。沿著西巖山茶田旅行線路向頂攀登,沿路的茶田梯田景觀蔚為壯觀,村居民宿中不時飄來陣陣茶香,玻璃棧道上站著賞景的遊客,品讀著周圍茶葉品種、茶葉故事的介紹,好一幅秋日茶園風光。

圍繞梅州客家特色茶文化、生態茶園旅遊開發,10月31日,正值第三屆廣東茶葉產業大會在梅州大埔縣舉行,主辦方組織採購商開展茶山行活動,探訪茶葉專業鎮楓朗鎮及西巖山、凱達茶園,品鑑名茶,賞民俗風情。

一路茶香氤氳,茶韻悠遠,從“小家碧玉”成長為“大家閨秀”,如今,嘉應茶·大埔茶這一片小小的綠芽兒扮靚了大埔這座好客的山城,興旺了一個產業,托起了山區人民的致富夢。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土壤“長壽”,好山好水為梅州大埔優質茶葉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千年傳承,韻滿山城。隨著茶園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產量逐年增加,茶葉品質顯著提高,以“香、甘、韻、滑、醇”而馳名的大埔烏龍茶,愈來愈受到市場歡迎,先後榮獲“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範縣”“中國茶業百強縣”等殊榮。2016年,大埔烏龍茶被農業部登記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

目前,大埔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0.8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5個,綠色食品認證基地3個,有機茶葉認證基地3個;茶葉種植加工龍頭企業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5家,廣東省大埔縣西巖茶葉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凱達茶業股份公司和廣東飛天馬實業有限公司等入選“中國茶葉行業百強企業”。

精準把控好烘乾過程的溫度和溼度,才能烘烤出優質的茶葉,茶農正準備把茶葉攤涼裝袋。

以茶興業的版圖仍在不斷擴大。自2019年成功建立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後,大埔縣籌措2億元資金投資建設產業園,規劃打造綿延“三鎮十村一場”的核心區西巖山萬畝茶文化產業園。目前已實現茶葉種植面積7.31萬畝,佔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的67.7%,年產量4933噸,年產值4.86億元。

聯農帶農的效益不斷顯現。為力促農民增收,促進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大埔縣堅持把茶葉產業發展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耕山致富的主攻方向之一,突出抓好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西巖山萬畝茶文化旅遊產業園等建設。

同時,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透過訂單農業、安排就業、入股合作等方式,帶動525戶貧困群眾增收脫貧,每戶年均增收9350元。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17家龍頭企業帶動全縣5000多戶農民群眾奔康致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近年來,大埔還以茶為媒,大力發展茶具、茶點、紅木傢俱、茶文化旅遊產業。“中國青花瓷之鄉”大埔,讓嘉應茶與大埔陶瓷美麗邂逅,名茶與名瓷相映生輝。“世界長壽鄉”大埔,把十大長壽食品與柚子月餅、柚子酥、柚果脯等蜜柚產品作為茶點,增添品茗休閒內容和樂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大埔,把茶園變公園、農副產品變旅遊商品,成為經濟發展新增長點和農民群眾增收新亮點。

2019年,全縣茶葉年產量7800噸,年產值8.5億元;接待遊客721萬人次,旅遊收入42.38億元。可謂是一片樹葉富裕了一方百姓,一棵茶樹帶旺了一個產業。

前景

練好內功強化外功,奏響嘉應茶之歌

從綠色小茶葉到富民大茶業,近年來,大埔縣茶產業實現了量產到質量的雙提升,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如何進一步推進嘉應茶、大埔烏龍茶高質量發展?院士專家們積極建言獻策。

一年前,在梅州豐順參加首屆中國梅州國際茶業精英峰會後,陳宗懋院士為嘉應茶題詞:“長壽之鄉嘉應茶,一芽一葉吐芳華”,這句話也成為了此次全省茶葉產業大會的主題。

時隔一年,再次來到梅州,陳宗懋院士對嘉應茶依舊讚不絕口。他說,廣東梅州大埔地處全國南部,這裡的氣候、環境條件非常好,年均溫度高採茶季節長,生態環境的優勢,賦予了嘉應茶生存的沃土,茶葉產量高且品質佳。

為了保證出廠茶葉的美觀和口感,茶農把毛茶中的雜質、老梗等揀剔出來。

“加上廣東省茶產業科學技術發展比其他地方快,敢提別人不敢提的‘生態、綠色、有機’的現代茶葉生產理念,梅州市、大埔縣按照廣東相關部署做好生態茶園的建設,相信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劉宗懋說,他和他的團隊圍繞生態調控做了大量研究,有信心在兩到三年內減少80%化學農藥在茶葉種植中的使用。“作為嘉應茶產業發展顧問,我們將繼續幫助嘉應茶生態茶園的建設。”

劉仲華院士評價大埔茶葉產業發展具有歷史傳統、生態資源和政府支援等優勢,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繼續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在品牌化建設和文旅融合上下功夫。

劉仲華說,從廣東的區域佈局和梅州的茶葉生產歷史來說,烏龍茶和客家炒綠是嘉應茶的兩大優勢品種,應當發展好這兩大品種。“目前,英德紅茶在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而梅州暫未有紅茶的優勢品種,可以把發展重點聚焦在烏龍茶和客家炒綠兩個品種。”

品牌建設是茶葉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性因素,打響嘉應茶、大埔烏龍茶品牌,劉仲華認為,要從方式、形式、營銷體系三方面著手。

“需要政府、行業、企業、茶農多方聯動,堅持不懈地打造茶葉產業區域公共品牌。同時要培育龍頭企業叢集,讓茶葉這個區域公共品牌由政府輸血到企業造血。完成這麼一個華麗轉身,才能使茶產業成為茶農增收、企業增效、國家增稅的良性互動。”劉仲華說,大埔縣還要建立起全網營銷體系,打造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的營銷策略,把嘉應茶從美麗的梅州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

大埔縣有良好的生態資源和富有魅力的客家文化,劉仲華認為,大埔縣應當運用好這些優勢,與茶葉產業發展相結合,推進茶產業文旅有機融合。“茶葉作為一個產業鏈比較長的經濟作物,不能侷限在一片葉子的定位上,把茶與旅遊、文化、金融等其他領域高度融合,來實現真的大茶業和高效的產業。”劉仲華說,茶葉是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它既能美化綠水青山,也能打造金山銀山,大埔應當把茶與旅遊、文化結合起來,打造茶葉小鎮、長壽茶鄉,吸引更多的人來大埔賞景、品茶。

開幕式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魯成銀對嘉應茶、大埔烏龍茶茶旅融合發展表達了期望。“茶是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名片,茶產業是大健康的產業,文化的產業,旅遊的產業,時尚的產業和朝陽的產業。梅州在茶旅融合的發展上作出了積極的探索。”魯成銀說,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梅州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協議,將為梅州茶產業的發展出謀獻策,為農民增收、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是梅州的特點,練好內功強化外功,必然會奏響梅州的嘉應茶之歌。”劉仲華認為,做好品牌化建設,相信5年後,“嘉應茶”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名字,更是市場滲透力和佔有率的象徵。

聲音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茶葉是大自然給予梅州的一件珍寶

廣東省茶葉做得很好,特別是提出“生態、綠色、有機”理念,符合生態平衡的理念。廣東梅州地處全國南部,這裡的氣候、溫度條件非常好,因溫度較高延長了採茶的季節,因此產量高。另外廣東省茶葉的科學技術發展比其他省份好,敢提別人不敢提的“生態、綠色、有機”,說明有辦法實現,可以說廣東茶產業發展條件、指導思想、發展理念都非常好。

廣東創新茶產業發展,注重生態綠色有機農業,依託得天獨厚的條件,生產出優質的生態產品,茶產業不斷做大做好,形成清遠英德紅茶、潮州單叢茶、梅州嘉應茶為代表的區域公共品牌。長壽之鄉嘉應茶、一芽一葉吐芳華,茶葉是大自然給予梅州的一件珍寶。茶香氤氳,茶韻優雅,讓梅州成為著名的“單叢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成為廣東省重要的茶葉生產基地。

梅州嘉應茶也從最開始的客家炒綠,到現在形成幾大茶類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格局,除了優越的生態環境之外,也不離開政策和科技的支援,接下來我們將全力支援梅州茶產業的發展,在構建茶基地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梅州嘉應茶規劃化、標準化、綠色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打好區域品牌,五年後嘉應茶將在市場佔有率實現華麗轉身

打造嘉應茶品牌,我覺得有幾個關鍵節點要繼續推進。第一方面政府、行業、企業、茶農要齊心協力,堅持不懈持續地打造嘉應茶的區域公共品牌。因為品牌的打造需要時間,好在我們嘉應茶不是從零開始,有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品牌基礎,未來還要持續發力,我相信5年之後的嘉應茶不單單只是一個品牌的名字,在市場的滲透力和市場的佔有率方面都能完成華麗的轉身。

第二方面,打造嘉應茶區域公共品牌只是一個形式,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在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的同時,培育龍頭企業叢集,讓這批龍頭企業支撐起嘉應茶品牌,完成區域公共品牌由政府輸血到企業造血的華麗轉身,才能成為茶農增收、企業增效、國家增稅的良性互動。

第三方面,品牌的打造,最後檢驗的標準是市場,所以要建立全網營銷體系,要進行全網的品牌傳播,打造天網、地網、人網三網合一的營銷體系,把嘉應茶從梅州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以上三個方面持續發力,才能真正使品牌的元素做得越來越飽滿,擴大嘉應茶的市場佔有率,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茶旅融合發展,是梅州大埔要重點發展的板塊。茶葉產業是環境友好型的產業,它既能夠美化綠水青山,還能夠打造金山銀山,未來應該把茶旅、康養結合起來,茶旅融合發展,打造茶葉小鎮、長壽茶鄉,讓更多都市人群在週末、節假日走進大埔,感受自然,品嚐嘉應茶吃上梅州柚,這是美好的生活。所以說,未來大埔要把茶旅融合文章做成一個有規模有效益有影響力的產業。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馬吉池 張柳青 何森垚

【通訊員】劉招迎 羅文燕

【作者】 馬吉池;張柳青;何森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