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的人,肯定都希望孩子跟自己有著親密的關係。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他沒有幼時和你那麼親密了,這是正常的,畢竟隨著孩子長大會越來越獨立,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健康成長的表現。
從內心裡,他們依然跟父母保持著親密的關係,有什麼心事也願意分享給父母。
而有的孩子卻不是,小的時候和父母很親,父母走到哪裡他就追到哪裡。
到了青春期,這些孩子卻越來越不想和父母說話,希望父母離他們遠遠的,有什麼心事喜歡在外找同學、朋友訴說,在外受了欺負回來也是悶悶不樂。
不得不承認,現實中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親密但又很脆弱。
其實,好的親密關係是有跡可循的,透過孩子以下三種的表現,我們可以到觀察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真實情況。
1孩子敢於向父母說實話
如果你的孩子,受委屈了、闖禍了、遇到難題了,第一時間會跑過來找你坦誠自己的錯誤,別覺得他是“闖禍精”,這是他信任你的表現。
前幾天收到很多家長的留言,不約而同地反映了同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說實話:
“孩子上高中,這幾天心事重重的,就是跟我在敷衍。”
“孩子在外邊受了委屈,回家就是不跟我們說實話。”
很多孩子遇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要是讓爸媽知道就慘了”,害怕父母知道後會責備,會不接納自己。
像這樣遇到問題選擇獨自承受的孩子,缺少的是對父母信任。
這是權衡之下的結果,是父母的態度讓他寧願冒險說個謊,安撫父母比當個誠實的孩子重要得多,或者還有其他原因,讓他寧願不說實話。
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孩子有問題找父母的時候,他們以批評為主,而不是安慰和提建議。
我們做父母的不要一味的去批評孩子,要和他們建立起信任,父母也要絕對的理性、耐心、包容、溫柔。
要花時間陪伴孩子,花心思去理解孩子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單純的抱怨孩子沒有像大人那樣懂事。
家長學會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坐下來”跟孩子平等溝通交流,孩子肯定是願意向我們開啟心扉!
2孩子會主動關心你,愛你
好的關係都是相互,不應該只有一方付出。親子關係亦是如此,彼此成全,相互成就。
最近,有位媽媽向我吐槽:
孩子自上小學後,學業負擔明顯加重,為了不讓他落後於同齡孩子,她專門辭職在家當起了家庭主婦。
每天起早貪黑,除了上下學接送、一日三餐,晚上和週末還要帶著孩子奔走於各種輔導班興趣班。
日復一日的奔波勞碌,心力交瘁的同時,卻發現自己和孩子的關係漸漸陷入了僵局:
她對孩子的指責多於欣賞,而孩子對她也是抱怨勝過感激。
她很是沮喪:“我付出所有,為什麼換來這樣的結果?”
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
同樣,孩子也不是天生只知道索取,而是你無限度給予的結果。
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久而久之孩子會把父母的無私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孩子不會覺得父母辛苦,不容易,相反,他們會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
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
自己奉獻過多,讓孩子覺得父母根本不需要心疼!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你要明白,愛他不是要把他捧在手中養在溫室,而是要讓他自由獨立的奔跑!
3孩子敢於向父母表露真實的情緒
幾天前下班回家時,在地鐵上看到了這樣的場面。
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和媽媽坐在一起,當時孩子滔滔不絕的抱怨著在學校遇到的事情:
“哪個同學惡作劇把她的筆弄壞了
今天老師留的作業太多了,肯定會熬夜
......”
看著她是真很生氣,小拳頭攥得緊緊的,小臉憋得通紅。
可媽媽的一句話澆了她一盆冷水:“哎呀,這不都是小事嗎?能不能安靜一會?小嘴叭叭的說個沒完。”
小女孩沒想到媽媽會這麼說,當時就愣住了,等反應過來後,自己就縮在角落裡一句話都不說了。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也非常多,總愛圍著父母身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抒發著自己的情緒。
可每次都碰到一鼻子灰,結果可想而知,孩子不再和父母幾乎沒有了任何交流。
有意思的是,父母有一天突然發現:他怎麼現在不願意和我說話了?
大人們常常把這歸結是成長的叛逆,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很多孩子學會了掩藏情緒。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在親近的人面前會不自覺地表露出各種情緒,這是信任和親密的一種表現。
孩子如果能在你面前毫無顧忌地生氣、難過,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反而證明孩子非常信任你。
父母此時要做的,就是理解、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情緒。
傾聽,卻能給孩子大大的愛,幫助他化解所有的憤怒和不安。
就像日本品川孝子先生所說:“孩子與家長的關係是孩子一生轉變的關鍵,也是將來他們踏入社會,基本接人待物的依據,關心你的孩子,別忘了重視你與孩子的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和根基,是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碼。
唯有如此,孩子才有勇氣去體驗恐懼焦慮,這從父母那裡獲得一種成長的力量。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重視你和孩子間的關係,努力用愛和陪伴滋養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