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探源新期待:牛河梁5000多年前建設藍圖待揭秘

  “紅山先民的領導者踏勘了這處山嶺,安排規劃在這裡即將修建的建築群,此後有專職人員根據山坡的地勢情況,提出具體建築方案,進行施工設計,最後有更多的負責人指派眾多的紅山先民運土、搬石,展開具體建設。”

  6月的遼西大地仍感微涼。站在位於努魯兒虎山脈綿綿群山間的牛河梁遺址,賈笑冰向記者描繪著眼前這片土地5000多年前“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讓這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作出這番“暢想”的,是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2號建築址近日啟動的年度發掘工作。

文明探源新期待:牛河梁5000多年前建設藍圖待揭秘

  賈笑冰整理修復牛河梁遺址出土的文物。新華社記者崔師豪攝

  隨著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人們對於年代早於良渚文化的紅山文化增加了新期待。特別是1981年發現的牛河梁遺址,遺址內壇廟冢的組合及其與後世帝都天壇、太廟與帝陵組合的相似性,使人將其與中國延續存在的文明傳統聯絡起來。這也讓不少專家認為,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或許已踏入“文明門檻”的紅山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源頭之一。

  “今年考古發掘的重點是確認女神廟是否為第一地點2號建築址上建築群中的一部分,以及進一步認識其所代表的祭祀禮儀體系。這也是解讀紅山文化社會性質的突破口。”賈笑冰說。他是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2號址發掘專案負責人。

  過去,人們一度認為發現於1983年的女神廟是獨立存在的。

文明探源新期待:牛河梁5000多年前建設藍圖待揭秘

  女神廟遺址。新華社記者崔師豪攝

  透過目前的發掘,考古隊逐步梳理出2號建築址的修建規範:紅山先民修建2號建築址相關設施時遵循了由南向北、沿著等高線由低向高逐級修建的原則,整個建築址的最高點為編號TJ1的山臺。

  “這一發現讓我們對第一地點的佈局有了新的認識。”賈笑冰說,當年出於對遺址的保護、技術條件的制約等原因,牛河梁很多遺址點都沒有進行全面考古發掘。

  目前,2號建築址可確認建築面積有6萬多平方米,共發現9座臺基。考古人員推測,從目前發掘情況看,每個山臺上都應該有建築,其中TJ1為最高點,可能建有比女神廟更宏偉的“宮殿”式建築。

  “一旦這一設想得到考古證據的證實,不僅可以表明當時的紅山先民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的動員和組織能力,還可以證明第一地點是牛河梁遺址最高等級的祭祀場所之一,意義十分重大。”賈笑冰說,第一地點無論臺基規模、結構還是其設計理念,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都處於領先地位,對認識牛河梁以及紅山文化的社會複雜化程序非常重要。

  “期待透過我們的不斷髮掘研究,能夠讓一個5000多年前遼西地區文明古國的輪廓逐漸清晰,我們也可以離古人近一點,再近一點。”賈笑冰說。

  記者:趙洪南、崔師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63 字。

轉載請註明: 文明探源新期待:牛河梁5000多年前建設藍圖待揭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