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六十七年的邊境“小慢車”

  57歲的戴洪強在5511/2次列車上工作已有15年。1953年,南憑線開通運營,跟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腳步,火車通了,這趟從南寧開往憑祥的“小慢車”便在鐵軌上日復一日地行駛了67年。

  5511/2次列車是中越邊關唯一的一趟“小慢車”,經過崇左、憑祥抵達中越友誼關,並與越南鐵路相接通往東南亞。這趟擁有8節硬座車廂的列車,平均時速為40km/h。對於沿線8個站周邊的居民來說,這趟車是致富車、探親車,也是學生的求學車。而平均每站不到4元的票價,顯得特別“接地氣”。

  跟著列車長戴洪強的腳步,記者看到車廂裡一派熱鬧的景象:老鄉們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嘮家常,座位旁的擔子裡放著土雞蛋、菠蘿蜜、火龍果和芭蕉等農產品,以及越南咖啡、牛角梳等外貿商品。

  “我家今年的火龍果、芭蕉一起收了1000多斤,之前我還擔心會受疫情影響沒有銷路,爛在地裡,沒想到政府聯絡了商家來收,不僅沒虧,還掙了不少錢。”

  “今年我們開了直播,水果都賣到北京去了。”車廂內,幾個當地的水果種植戶你一言我一語,笑聲隨著火車的哐當聲飄向窗外。

  “憑祥是中越邊境線上最大的邊貿點,很多做邊貿生意的人都是坐這趟車。”戴洪強說,10多年前,每逢沿線村鎮有集市,大家便挑著大筐小筐,搭著火車去趕集。老鄉們坐車出去的時候帶著自家的農產品,返程的時候帶點越南特產,這樣來回都不會空手,還能掙點差價錢。在車廂內,青菜瓜果、雞鴨魚肉擠得滿滿當當。

  如今,隨著出行方式的變化,平常坐這趟慢火車的人減少了很多,但一到節假日,一些忠實“粉絲”還是會搭乘這趟車,車上又會恢復往日的熱鬧。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趟火車停運,汽車不運營,這趟“小慢車”就成了山裡百姓與外界聯絡的唯一渠道。

  旅客潘女士每週都要搭乘這趟車往返於憑祥和渠舊之間。她到憑祥進些越南的白虎活絡膏、牛角梳、咖啡等特色商品,帶到渠舊售賣。她每次都會進1萬元左右的貨,以前靠火車把貨拉回家裡。現在物流發達了,便透過物流託運到渠舊,這些年生活越來越好,家裡還蓋了新房子。

  “多虧這趟車,我才能做外貿生意,供孩子讀書,住上新房,養活一家人。”潘女士說。

  今年春運期間,坐車的人很少,但5511/2次列車依然照常運營,車上工作人員嚴格按照疫情防控措施做好車廂消毒、測量體溫和人員登記,確保每一位居民的安全。

  沿途小站的學生,都乘坐這趟列車到崇左讀高中。“我每週都坐這趟火車回家,票價便宜、安全、舒適,有事找乘務員叔叔阿姨幫忙解決,爸媽也放心。”學生韋強說。

  旅客周蕊,小時候常常坐這趟車去外婆家,後來她考上北京的大學,也是透過這趟車到南寧轉乘去北京的火車。這趟車雖然速度慢,設施也比不上動車高鐵,但確實給學生的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憑祥地處邊陲,有許多盲人旅客會乘坐這趟車到南寧工作。“他們都知道我們有提前引導的服務,在車上,我們還會幫助他們打水、攙扶他們上廁所。”戴洪強說,車上的工作人員都遇到過盲人旅客,有時遇到他們趕車沒來得及吃早餐,工作人員還會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

  60歲的李潤清,自打她記事起,就經常跟隨父母乘坐這趟車前往寧明的老家。當時物質比較匱乏,能坐火車出遠門已是一個孩童最開心的記憶。在她的記憶中,這趟車的設施裝置幾乎都變了,但唯一不變的,是鐵路工作人員的熱心服務。

  “無論社會發展的多迅速,總存在著一些弱勢群體、中低收入人群,慢火車也始終有它存在的價值。坐車的老人多,我們都把他們當自家老人一樣,我也快退休了,還真捨不得這些老朋友。”戴洪強說。

  黎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92 字。

轉載請註明: 跨越六十七年的邊境“小慢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