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國內造車新勢力的格局固化已經初現雛形。令人津津樂道的“蔚小理”穩居第一梯隊,如果按照市場表現來評選的話,追趕者哪吒汽車其實也算是摸到了第一梯隊的門檻,只是差了點火候,仍需時間鞏固和沉澱。相比之下,第二梯隊的入圍標準就顯得有些模糊,公認的也就只有零跑和威馬,至於其它造車品牌,如愛馳、合創、雲度、電動屋、天際等等,雖然一直都堅持著匍匐前行,但顯然在消費者眼中,這些造車新勢力大抵算是處於在市場邊緣線上徘徊著的存在。

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雖然我們在購車時,會將這種品牌階層的不同當做重要參考標準,從而很容易就演化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顯然這種現象對與第一批遲到螃蟹的造車勢力是利好的,但對於那些“慢半拍”入場的後來者們,沒有光環加持,隻身處陰影之下,這種感覺猶如被增添了無形的枷鎖般,向上突破之路將格外艱難。即便偶有佳品出現,也大都會因種種因素的桎梏,被忽視和放棄。

在我看來,天際汽車的第二款產品—ME5,在某種情況下就算得上是被耽擱了的“佳品”。

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雖然這家造車品牌不少人都覺得比較陌生,但實際上它也算是造車圈的“老人”了。天際汽車成立於2015年,前身是電咖汽車(樂視旗下汽車品牌之一),和蔚小理一樣都是出生於新能源野蠻生長的年代,可惜由於“起早趕了個晚集”,沒能在產品節奏上搶佔先機,直到2020年才推出首款量產車—天際ME7,彼時由於其缺乏品牌號召力,智慧化表現一般以及同級競品過於強勢等原因,該車並沒有將天際品牌的“開門炮”打響,去年累計銷量僅1242輛,乏善可陳。而經此首戰折戟後,天際汽車重新調整了市場戰略,將重心放在“油改電”肆意橫行的緊湊型SUV市場中,並試圖以增程式的方式在該市場複製理想ONE的成功。

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天際ME5就是在這種期盼下推出的,14.99萬元的起售價,保時捷設計師操刀設計的造型,A+級的空間表現,毫不吝嗇的智慧化配置,總續航可達1012km的續航表現,並且其搭載的1.5L四缸增程器和理想ONE一樣都是出自東安動力……

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如果單純從這套組合拳的面板屬性下來,天際ME5是具備大賣潛質的,可惜這種潛質目前並沒有從市場表現上展現出來。天際ME5去年7月份上市,11月份啟動交付,雖然官方一再表示天際ME5連續三個月平均環比增長486%,且12月單月銷量還超過1000輛。但實際上天際ME5去年累計上險數僅有535輛,明顯有一定偏差。

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所以有部分車主將天際ME5歸納到叫好不叫座的車輛範疇內,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天際ME5的產品表現確實可圈可點,但再好也怕巷子深,蔚小理背後都有人撐腰,沒有合適的撐腰人選也要找個科技大拿來站臺,比如賽力斯SF5傍上華為後迅速煥發了第二春,雖然只是曇花一現。而天際汽車呢?在營銷上沒有下足功夫,在找人幫襯也險些翻車,找來了在銷售和服務上見長的京東,試問京東的賦能和天際ME5有何益處?折騰了一圈,到最後依舊還是老模樣。

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品牌形象和人設立不起來,也和其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有著直接關係,很難相信成立已近7年的造車企業在渠道上仍舊處於起步階段。據悉目前天際汽車銷售門店逾90家,服務門店百餘家,主要集中在江浙滬一帶,讓不少意向客戶只能透過網路去了解和購買,但尷尬的是,天際目前是沒有足夠的品牌實力來支撐起這種全程線上服務流程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同級競品車型到處都是,人們憑什麼選擇只可“雲觀”的天際ME5。

最後一點,也是目前所有處於邊緣化的造車新勢力普遍需要思考的問題,在三大件質量沒有太多口碑以及資料支撐的情況下,如何像消費者證明自己有著足夠的造血能力,不會中途跑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55 字。

轉載請註明: 是生不逢時?15萬元+續航破千的天際ME5,為何沒能大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