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朱松梅
正在建設中的第四使館區,今後將增添一條水綠相融、生機盎然的大尺度濱水開放空間。9月30日上午,朝陽區壩河濱水空間建設一期工程(使館區東區段)正式開放。
清晨,記者來到管莊路和壩河交匯處。河畔空間非常寬闊,鄉土花草織成一張繽紛的毯子,有狼尾草、小菊,還有大片金色向日葵。
塑膠跑道是利用堤頂舊路改建的,貼心地施劃了雙向引導線,跑步、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前幾個月,河邊這裡一直搭著圍擋。昨天剛拆掉,我們都特驚訝——修得也太美了。”一位家住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從前的壩河平平無奇,來水邊跑步休閒的人並不多。
壩河西起東直門,東流匯入溫榆河,全長21.7公里,流經朝陽區的香河園、太陽宮、將臺、東壩和金盞地區。壩河遼金時曾是漕運河道,南方漕糧經大運河北上至通州後經由壩河西運,再換用駱駝馱載進城。
近年來,隨著第四使館區啟動建設,穿使館區的壩河也緊鑼密鼓打造大尺度濱水開放空間。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華韻、國際範”是該濱水開放空間的主題。由於總工程量較大,因此分期分段實施,此次落成的濱水河段長約1.5公里。
堤頂步道設定了多個出入口,拾級而下,可直接走到水邊。記者看到,河道並不是光禿禿的混凝土,而是綠茵駁岸,大叢蘆葦長得茂盛。“在利用既有河道防洪結構基礎上,我們做了軟化駁岸和綠化護坡,形成生態自然岸線。”朝陽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岸線能對水質起到一定的淨化功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在景觀上也具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遵循“道法自然”的哲學,堤外的林間窪地因形就勢,建成海綿綠地、雨水花園,雨水能夠下滲補充地下水。
螺螄殼裡做道場,濱水空間建設時還利用舊道路,開闢了運動健身場地、兒童活動場地等,建成一座全齡友好的線性運動公園。如此既保留了當地的記憶,也最大限度地節省了工程投資。
以人為本,結合使館區的功能需求,工程設定了親水廣場,未來可做遊船碼頭使用。利用拆遷騰退後的空間,設計了綜合服務驛站,包括公共衛生間、淋浴間、諮詢服務、濱水休憩等綜合服務功能。
該濱水空間開放後,將提升第四使館區周邊環境品質,保障所在區域防洪排澇安全,為京城東北部再添一處優美的公共生態空間。